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千阳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监测预警设施、监测预警平台、防御转移预案、组织责任体系、宣传培训演练等非工程措施,实现预警及时、反映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然而台风及由其引发的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时有发生,对区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尊重自然规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适应是以协调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为出发点,即人类要在充分尊重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基础上,合理调适自身行为,实现"与风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适应行为又可分为工程性和非工程两大类,工程性适应侧重防灾减灾工程(如海堤、水库)等能力建设,非工程性适应侧重减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如分区分时的人员转移安置,灾害分级响应和纵横协调,多主体风险共担等)。综上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性适应对策,有助于大大提升区域灾害风险防范和综合适应能力,有效减轻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地分析和研究了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探讨了非工程措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国家1998-2010年减灾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武汉,百湖之城,近年来饱受暴雨洪水的侵扰,给市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主要从武汉的自然地理条件、气象因素、人为建设、规章制度等角度出发分析形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武汉市的实情提出预防或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