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生蓝藻地木耳中海藻糖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薄层层析法研究发现地木耳中含有海藻糖,不但提升了地木耳的应用价值,而且为海藻糖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发菜分布区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的研究,对发菜产地的自然环境,例如风、湿度、光线、温度和土壤等地貌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藻体在休眠期和生长期中,各生态因素的主要不同点,并对微小生物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做了剖析。最后,阐述了发菜的节律性生长与各生态因素的节律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某体校田径专项的15人小班进行了整体社会网的测量,并描述和分析了班级的情感网络和工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班级作为初级群体还是社会组织的争论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班级更倾向于是社会组织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先后在农村领导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些变革显示党对"三农"问题认识不断深化,也为今后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模式,认为人民公社模式的产生具有内在根据,适应了把农民组织起来、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也有中国革命经验的惯性作用.人民公社模式在乡村治理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基层生产大队也形成了党高度一体化领导的权力系统,采取计划取代市场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公社社员全面依附公社.从整体上看,人民公社模式下的乡村治理,扭曲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激化了乡村社会矛盾,阻碍了乡村社会的正常分化,破坏了农业生产,影响了乡村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巴黎公社在其存在期间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体现了巴黎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革命的首创精神,这些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来源于巴黎公社的社会公仆意识,这种意识与全新的制度结合,又创造了全新的无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化以前,中国农村是小农家庭组成的社会,农村中家庭经济占主导地位,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后,公社的集体经济取代了家庭经济。本文考察了人民公社制度对家庭经济的否定、限制和恢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的结论是:家庭经济适合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并将长期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  相似文献   
8.
地皮菜营养成份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了地皮菜的一般营养成份、矿物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的含量并进行了营养评估,得出了地皮菜可作为保健食品开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民粹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大跃进民歌运动毫无置疑的又是构成这种民粹主义的一大浪漫而神魔的重要内容。若从浅表的考察来看,这场空前(!)绝后(?)的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政治哲学动力、以几亿工农兵群众为创作主体的全民诗歌大批量生产的运动,似乎只能称作一种狂躁浪漫的精神闹剧;但从深层的考察来看,它就完全不能说是闹剧了,准确地说这个运动自始至终隐伏着民粹主义和新村主义的诗化哲学的魂灵。  相似文献   
10.
集体化是1950年代中国乡村发展的最主要制度情境。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集体化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所呈现出的断裂性特征以及对政治运动的过度关注倾向。文章认为,1950年代的集体化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合作化还是人民公社化,集体化都是目标追求。对1950年代乡村历史的研究,必须要在集体化这个连续的体制形成过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