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搽”字,宋以前字书鲜见其迹,其用例多见于宋及以后禅籍、元曲、明清小说等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从语源的角度对“搽”字来龙去脉作出考释,指出“搽”实际上是“塗”的讹俗字,“塗”是其语源。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献阅读最大的障碍是词义问题,"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还是初开的花儿,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训诂学以古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研究核心,通过运用训诂学原理分析"落"的义项,可以推断"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这个例子说明训诂学有助于培养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字词考释能力,解决古代文献中历来歧义纷争的语言问题,提高研究者的文献阅读水平,应重视训诂学在古典文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扬州八怪起首画家金农的别号室名颇多,因多藏小典,往往为他人费解。本文对金农的别号室名进行考证、阐释,可帮助人们对金农的家庭、身世、宗教信仰、艺术观、世界观等作多方位的了解。另外,别号室名起始使用时间的确定,为金农的书画断代、鉴真、判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考察我国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发现,教科书的体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教科书的体系,从总体上主要可以分为合编型和分编型两种。合编型语文教科书体系的发展主要经过了纯粹文选型、单元组合型和模块型三个阶段,分编型语文教科书先后经历了读写与语文知识分编、文言与白话分编、汉语与文学分编、阅读与写作分编等阶段。纵观我国语文教科书体系的演变,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一直都在探索教科书体系的科学化。而要探索教科书体系的科学化,就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序列性和综合性、语文知识和选文这两对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对古籍进行辨伪求真。一方面使伪书不致在古籍整理的名义下散播流传开来,另一方面,对于论定为伪书者,也不能置之不顾,而应当把它当作研究伪作者那个时代的宝贵资料来对待。往日学者所作的辨伪工作,最大的偏差,一是只辨明了古籍的内容与作者的时代不合,或与作者的思想事迹不合等,便定为伪书,而没有继之以求真的建设性的工作。二是推广的工作不够,被论定的伪书只为少数人所了解,不为多数人所知,这使得历史假象仍然流传不绝。古籍整理不要以圈圈点点自限,而要重视原书的真义,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有声训和义训。其声训是对汉代声训的继承和延续;其义训对后世辞书编撰和注释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论《荀子》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一书存在大量的声训,这并不与荀子的语言理论相矛盾。声训是儒家正名的重要手段,到荀子这里得到了最充分体现。荀书的声训多声韵俱近,且意义也多相近相关,可取之处颇多。其对后世训诂学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恒光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57-58,97
清儒在小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都产生了卓绝千古的学者,其中高邮王念孙父子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更是凌跨古人,独步当世。《广雅疏证》作为王氏父子杰出的著述,为训诂学和语义学的研究开辟了宽阔的途径,他们在训诂学上的功绩可谓"千五百年来未有其人也"。  相似文献   
9.
学者对《孟子》中"莫之或欺"的"或"的注解历来见解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此处的"或"应理解为通"克",表"能够"之意的结论。它的词性应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10.
《连城璧》与《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两本白话短篇小说集.作为明清拟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其中出现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一些方言词和俗语词,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面上相同或形似,然而其意义却与之或微殊、或迥别.本文选取了这两部小说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运用训诂的方法,对它们的义项进行细致的考察,指出了大型辞书在释义上的一些偏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