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明经先生是我国电教史上自行培养的第一位电教专业人才,也是我国早期电教最活跃的领袖人物之一。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孙先生为我国早期电教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对孙先生这一时期的电教思想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当代电教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范泉是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出土物”。他是名的作家、翻译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学史家。在中国现代学史研究上范泉具有极重要的位置:他是中国现代学史料的拓荒,是大陆研究台湾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5.
露迹:新生代小说中的元小说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迹"是最重要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之一,也是先锋小说家们常用的写作策略。"露迹"手法的使用是新生代小说对先锋小说多元化创作的一种继承。但新生代小说家们将"露迹"手法纳入了更为合理的范畴,摆脱了先锋元小说创作中"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徐莹晖 《科教文汇》2014,(34):106-107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领域成就卓著,他不仅是生活教育思想的创立者,也是中国乡村幼稚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实践中创立的极具生活教育特色的乡村幼教思想以及他身体力行的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教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明德教授仅根据程灶女的一句口碑资料即断言胡光墉曾是安徽绩溪人,是不可靠的.胡光墉虽参与创办福州船政局,但很快就离开了,他办理其它涉洋事务只是按照左宗棠的指令行事的,所以不能称为"洋务运动的先驱者".胡光墉从事慈善活动也有取悦于当权者、为形势所迫、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等情况.徐教授对一些基本史实的叙述多不够确切,他对胡光墉的高度评价很难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依托古田会议精神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对于坚持“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铸魂”的党建思政工作思路,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具有重大意义。打造“红土精神”育人品牌,一是要以育人为本,打造“红土先锋”品牌;二是要以敬业为乐,打造“红土教风”品牌;三是要以成才为志,打造“红土学风”品牌。推广“红土育人”品牌建设,“基础”是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关键”是继承创新、拓展理念,“根本”是以生为本、育德铸魂,“保障”是彰显特色、品牌带动。  相似文献   
9.
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改变了拍传统历史题材电影的记录方式,用特殊的手法叙写南京大屠杀的沉重历史。文章灵活运用了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视角,针对影片中采用个人视角和多人物视角相结合的特点、日本士兵角川的形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极致的矛盾冲突如何表现和有意味的程序设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该影片在努力遵循历史真相的同时,将先锋的形式与沉重的历史进行调和,改变了拍历史题材电影的传统,用先锋性策略——陌生化的形式叙写历史是有价值的尝试,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