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2415篇
科学研究   1014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119篇
综合类   591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1105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1299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791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900篇
  2005年   801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运动队要求提高物质待遇性质的分析,阐明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物质利益与精神奉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异化理论与媒介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出发 ,对媒介批判的内容与目的进行了反思 ,提出媒介批判的内容应涉及“媒介产品的异化”、“媒介活动本身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媒介从业者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其他参照物之间的异化”等诸多层面 ,媒介批判的目的就是从当今社会媒介的异化现象出发 ,找寻媒介“扬弃异化”的方法与途径 ,在批判与超越中使人们逐渐摆脱被自己创造物“奴役”的状况 ,从而实现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个人集权向集体集权的转变,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以及政坛上新老集体的稳定过渡,建立建全了各项民主制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分权和党政分开.总之,中国的政治发展在二十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这些重大进步的背后,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媒介对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传统美术批评体系中的批评家与批评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入手,就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网络传播媒介对传统美术批评体系的解构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网络美术批评语言的重构、批评话语权的平民化方式、批评的学理完整性和依据以及批评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对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拓展进行了思考性阐述。  相似文献   
5.
亨廷顿政治发展观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末,国人掀起了研究亨廷顿政治思想的热潮.然而,也就是这个时期,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他的民主取向的政治发展观代替了威权取向的政治发展观.本文试图从他早期政治发展观存在的缺点入手来分析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改革和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们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 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7.
就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需把握的几项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这几项原则在优秀运动队的运用,从而达到做好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为运动队出成绩、出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
系部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主要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入手,注重工作实效,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高校体制改革和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等因素 ,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叙事理论的方法论价值主要在于,搭建了一个形式分析和历史主义批评相互结合的基本平台。这一判断是来自于发现了新叙事理论强调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建构性和不可规约性,强调叙事无所不在,具有理性思维的逻辑行程的一些特点等。这个基本平台解决了批评方法在文本内外的互相结合和转换的各种通道这一历史性的难题。新叙事理论对叙事性文本本体的发难引发了批评方法的创新,成为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革命。“后经典的方法”使得文本批评切入“点”增多,批评能力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