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教育   7741篇
科学研究   12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34篇
综合类   96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922篇
  2010年   711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760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n increased reliance upo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is currently transforming the very foundations from which teacher subjectivities are constructed. Arguably though, the number of studies pointing to this risk or tendency i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ones theorising why this should be the case. Further,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nd teacher subjectivities is theoris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th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re seldom brought to the fore. Based o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heoris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nd work through, by means of identifying, systematising and elaborating extant understandings of such mechanisms in the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ferred to as the CMIS-framework) which suggests that one and the same performative technology may play many different roles, where each such role appeals to and works through a particula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mporta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at is appealed to, the CMIS-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his will lead to teachers (un)consciously conducting particular forms of subjectivising work upon themselves, here referred to as compliance, mirroring, identification and self-realisation (CMIS).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近些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证实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指出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在“人际关系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太极拳强调了人练习的原因,故建议集体进行太极拳练习。  相似文献   
3.
从女排队员人体解剖、生理机能、心理状态、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女排队员的特征及训练原则,为女排运动训练及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刚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56-157,160
中国传统文化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环境因素,它主要由儒家、道家和禅宗文化构成,具有中庸和平、泛道德性、人文精神、非独立性、静止停滞、乡土情结等特质,通过研究它的理性因素对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和非理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来探讨在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上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对提升国民凝聚力心理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哲学和社会学为视角 ,以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和体育学为基础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比较法等方法 ,对奥运会提升国民心理凝聚力、凝聚力构成因素及条件、产生社会效益等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奥运会对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具有显著作用 ,同时也丰富凝聚力理论外延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对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躁动的涵义与意义、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进程中心理躁动的具体表现、教练员临场心理调控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运动心理训练现状与发展动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万彬 《体育与科学》2003,24(4):55-57,54
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中外运动心理训练现状和发展动向的研究,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运动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改革前后的游泳专业教学计划,经对比分析和系统论证后,认为新的游泳专业教学计划。在结构上更加科学,在内容上更加合理,在教学过程上更加实效,将会使游泳专业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时学员的能力掌握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为今后的发展和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研究提出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构建问题 ,包括环境研究 ,建立体育环境学科体系 ;提高认识 ,树立体育系统意识 ;加强体育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浅论英雄崇拜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雄和英雄崇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它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英雄的强大力量对人类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这不是说英雄史观的再现 ,而是说英雄的存在能使人们有了自己的航线 ,不停地把整个社会推向前进 ,使人类社会更加有组织地发展。随着人类的发展 ,英雄崇拜的类型和方式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在对人类影响巨大的体育领域出现了体育明星崇拜现象 ,体育明星也是体育界的英雄 ,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使得体育人才辈出 ,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演绎着一部精彩的进行曲。以对体育英雄的崇拜现象为出发点 ,阐述它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现象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