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834篇
教育   10508篇
科学研究   323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417篇
综合类   119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1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1082篇
  2013年   1337篇
  2012年   1441篇
  2011年   1646篇
  2010年   1216篇
  2009年   1064篇
  2008年   1247篇
  2007年   1428篇
  2006年   1507篇
  2005年   1245篇
  2004年   1139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743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n increased reliance upo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is currently transforming the very foundations from which teacher subjectivities are constructed. Arguably though, the number of studies pointing to this risk or tendency i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ones theorising why this should be the case. Further,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nd teacher subjectivities is theoris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th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re seldom brought to the fore. Based o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heoris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nd work through, by means of identifying, systematising and elaborating extant understandings of such mechanisms in the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ferred to as the CMIS-framework) which suggests that one and the same performative technology may play many different roles, where each such role appeals to and works through a particula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mporta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at is appealed to, the CMIS-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his will lead to teachers (un)consciously conducting particular forms of subjectivising work upon themselves, here referred to as compliance, mirroring, identification and self-realisation (CMIS).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网络期刊的两种编目方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书馆网络期刊的两种编目方式集中编目与分散编目进行比较。根据网络期刊的内容和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选择这两种编目方式,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近些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证实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指出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在“人际关系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太极拳强调了人练习的原因,故建议集体进行太极拳练习。  相似文献   
4.
从女排队员人体解剖、生理机能、心理状态、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女排队员的特征及训练原则,为女排运动训练及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极具特色。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旅游业虽有较快发展 ,但仍不发达 ,与自身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新疆旅游业要在 2 1世纪获得发展 ,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整体优化布局 ,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对提升国民凝聚力心理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哲学和社会学为视角 ,以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和体育学为基础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比较法等方法 ,对奥运会提升国民心理凝聚力、凝聚力构成因素及条件、产生社会效益等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奥运会对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具有显著作用 ,同时也丰富凝聚力理论外延与内涵。  相似文献   
7.
对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躁动的涵义与意义、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进程中心理躁动的具体表现、教练员临场心理调控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实施对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资源认识角度对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的内涵及实施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竞技体育资源在培育、开发、配置及利用等方面的结合性不强,资源管理的绩效不高,实施竞技体育资源的纵管理势为所趋。中国实施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资源观,建立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完善竞技体育资源市场,明晰竞技体育资源产权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高校图书馆利用地方资源服务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井探讨了服务原则和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设军队院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要处理好在线获得与非在线获得、特色数据库与特色数字馆藏、信息组织中《中图法》与军事学科体系、军事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关系。实行联采、统编、分藏是解决军队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特色馆藏问题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