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感知是认识的开端、一切知识的直接来源。感知论不仅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中世纪阿拉伯感知论心理学思想比较丰富,如提出知觉的三个特征,剖析五种感觉,解析双眼视觉、色混合和对比等视觉心理学现象,发现视网膜等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中世纪的光学决定论与古代前机械决定论相比也是一个进步。神经细胞的发现为科学解释视觉的形成提供某些根据,为机械决定论的产生准备了基础。但光学决定论还不可能成为解释一切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双重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既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肯定其主体选择性。本在分别阐述其历史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基础上,把二统一在一起,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主体性载体,市民群体在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系列制度创新中,成为这些创新活动的主要领导。在向议会民主政治过渡的过程中,市民群体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和行为能力不足两方面的特征。应从对民主的误读、公民化、国家-社会关系失衡、制度决定论四个方面,分析这一制度创新为什么在经过短暂的喷发之后又很快走向扭曲和失败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理论为依据对科学技术决定论、科技异化论进行分析批判,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科学的科技发展观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同伴互评是一种成本效益高、功能强大的评估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好处,但同伴互评仍面临着如何提高其有效性的挑战。本文以现有的研究为基础,基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构建了同伴互评体系,进而从互评个体、互评环境和互评行为的角度设计了同伴互评体系的有效组织程序,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检验了同伴互评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逻辑与方法论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尔·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运用分析哲学归纳和分类方法对法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社会科学进行了方法论分析。由于著者的先验论和唯知识论世界观的影响 ,所以 ,他的方法论分析所运用的“证伪原则”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所以波普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分析是矛盾的 ,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分析是需要解释的  相似文献   
7.
性格决定命运论的哲学心理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决定命运所表达的是认知、价值、信仰的交错观念,而交互作用论只表达了认知观念,破解这个难题的要害在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中必须把认知、价值、信仰分离,才会使自己避免受到决定论的伤害,成为决定论的奴隶。  相似文献   
8.
马恩运用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变革,它是指导科学的历史研究的一般理论。然而自从它诞生以来,便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责难和批判,很突出的便是很多学者都把唯物史观误解成经济决定论,同时另一些学者便对这种经济决定论的误解进行了理论上的还击,以期还唯物史观的真实面貌,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却缺乏从知识论的视角去考察唯物史观被误解成经济决定论的根源。在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立场,立足于以往学者对此问题研究成果,从一条新的致思路径——知识论维度对唯物史观进行一次再解读,把以往的研究成果统一到知识论的大旗下,以期能以这条致思理路对唯物史观进行新的解读,还其本真面貌,发掘唯物史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以决定论为自己的哲学前提之一,但在坚持怎样的决定论的问题上各个学派表现出很大差异,这就形成了心理学哲学基础混乱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心理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心理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心理学家的成就动机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危机带来了理论的危机与困境。为了走出危机,首先要摆脱各种具体观点的争论,对其背后的方法论与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建立在“还原论”与“决定论”基础上的静态均衡思维方式与当前的复杂性思维方式是两种理论构造模式,它们互不兼容却无法相互取代,也不能用实证的方法对此进行“证实”或“证伪”。理论的难题应该交由社会经济现实来抉择。在我国当前各方利益相互冲突、经济形势不确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复杂性思维模式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