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毕加索发明的立体主义风格,作为现代主义在绘画领域的第一场运动,经历了从早期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歌颂到后期对古老传统的回归的转变。其一以贯之地打破和重组整体,从多重视角展现新的时间观念、表达对乌托邦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陷入了现代主义因远离现实、自我指涉而无法表达的窘境。通过对这一典型风格的意识形态批判分析,不仅能够还原现代主义主观孤立的表面背后真实的历史,也能为今天面临的文化转向提供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范畴带有浓厚的抽象人本学色彩,而后期的“物象化”范畴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更能彰显当下的历史现实,即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按照卢卡奇的逻辑,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呈现出更为深刻的意识形态性质,一个显豁状况是人的生存呈现为“拟真”的“物象化”世界。身体哲学理论所彰显的主体间性逻辑有力回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批判课题,而马克思交往理论同样蕴含着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为当代人类社会走出这种生存困境提供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与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形象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两者都在物化、世俗化和都市时代背景下对女性进行了人文关怀。张爱玲笔下展现了一个有颓废气息的上海,王安忆展现的却是有怀旧气息的上海;在塑造上海形象的方法上,张爱玲多用象征主义的隐喻性语言来表达,而王安忆则善于用"皴法"叙写。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经验、文学理念和宗教等的不同,造成她们作品中上海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对异化理论的探索经历了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体现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晚期的则体现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从异化的由来、概念区分、主体、视野考查以及扬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晚期的异化理论是对早期的超越,是向马克思的接近。发生这种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写作时代、理论基础、遵循的哲学路线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生负担过重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儿童生命的物化,教育自身的异化。儿童问题实际上是成人的问题.是成人世界的危机在儿童生活中的扩散。改变“技术视野”中的认知方式,即“物化”的思维方式,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人、理解人,纠正教育片面的功利主义倾向,才能根治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6.
物我生命一体的神话思维方式,具有类通于艺术创作中物化思维的审美特质,但神话思维毕竟是原始初民在自我意识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对宇宙自然的一种理解和认知方式,它又有别于艺术创作中的物化思维。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不仅为人们描绘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物化现象,更将物化总纳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概念。物化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二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  相似文献   
8.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1-2):143-152
Summary

When thinking of reasoning, problem solving,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ng related ideas, the tool of choice in nearly every discipline is the microcomputer. Furthermore, unlike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or, the modern classroom computer has an unparalleled ability to implement both graphical and procedural components of mathematics understanding in a single unified object. By students'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thematically relevant computer-based objects, this dual encapsulation provides them with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ee both the form of representation and their actions utilizing this representation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object-oriented environments that modern technology enables are ideally suited to parallel and facilita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take a broader variety of action upon objectsof a nature and kind hitherto unknown. These student-controlled actionsupon these mathematically powerful and computer-enabled objectshave the potential for creat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s that both surpass the pale hopes of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 and surprise those wedded to a conservative view of Piagetian developmental levels.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对现代概念及现代性问题的阐述、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诊断的合理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构成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现代性批判的思想渊源。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意蕴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物化现象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双重维度的批判;二是这一批判是在现代形而上学范围内即知识论路向上展开的,其最终结果只能陷入革命的“乌托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异化理论一直受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关注和探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形成应有的共识.学界往往过多强调异化概念的批判意蕴而忽视了早期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历史性肯定,类似的偏向也表现在了卢卡奇和韦伯关于异化的理解中.在异化现象依然普通存在、异化问题依然严峻的今天,辩证、全面、科学的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研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能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