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方言中的儿化增音现象,读音类型主要有两种:复辅音声母型或者是类似双音节型。所增加的音值也有两种情况:闪音或边音。如果结合河北方言中儿化增音成因的个案研究,同时结合与儿化相关的"儿"音值演变过程可以看到:(1)"儿"音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读[lr]音的阶段,有些方言中的"儿化音",是读边音[lr]类的"儿"与前一音节的合音;(2)儿化后的增音,来源于合音时"儿"音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探讨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续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靖远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三个:211调、3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常涉及的动词、出现的格式、语法作用的认定三个方面论证了唐山方言中动词儿化与动态变化的关系,分析了唐山方言中动词儿化体现完成和进行的动态变化这一特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仁怀市后山话的卷舌音分别来自古精组、知组、庄组、章组及古日母。本文按古音韵母的不同 ,把后山话的卷舌音分为三种情况 ,即来自古合口韵的卷舌音 ,来自古开口二、三等舒声韵卷舌音 ,来自古三等入声韵卷舌音 ,分别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通过语音实验、语音听辨和统计分析得出:1)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6个舌尖前/后辅音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一目的语杂糅”3大类型;2)发音部位的偏误率显著大于发音方法的偏误率,其中,发音部位偏误以偏成母语发音部位(舌叶)为主,发音方法偏误以目的语送气一不送气相互混淆为主;3)元音对舌尖前/后辅音的发音部位偏误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偏误产生的深层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语言反映了19世纪中叶北京话的基本特点,其中使用了大量儿化词,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从词汇、词类、修辞等方面对《儿女英雄传》的儿化词进行分析,可以窥探北京话中儿化词的发展,以及为儿化研究提供更多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儿化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话儿化词的判定,无论在社会用语还是语言理论上都存在一些误区。本在分析研究这些误区的基础上主要提出和阐述了几点:1、普通话吸收儿化词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2、儿化的活用是修辞层面上的规范用法;3、词缀语素“儿”并不是都要儿化,在某些语境中要自成音节;4、儿化词在书面语和口语、字和读音上对应关系复杂,不能以书面语中没有“儿”字来做读音上儿化与否的唯一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已经"一词的发展过程中,把"经"看做"词尾化"并不合适,因为从副词词尾化的原则入手,"经"并不符合条件,它不完全等同于"-自"、"-为"、"-在"、"-地"、"-来"、"-然"等一系列词尾化的现象。只能说,"经"具有词尾化倾向,由于"经"的虚化,引起了"已经"的重新分析,即"已经"的结构层次改变了,而这也是"已经"成词的基础和必由之路。义素分析法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顾劲松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48-51,55
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涟水方言中首次发现有儿化现象存在。涟水方言儿化词总量较少,主要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词、称谓词和其他普通名词;儿化实读表现与儿化音节本身的韵母类别有关;老派儿化现象比新派丰富,较之于老派,新派儿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此态势主要与普通话渗透等因素有关。涟水方言儿化现象主要是历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