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她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待人处世不卑不亢,追求爱情不温不火;虚伪世故中透着善良,冷酷无情中透着睿智。她对于封建道德没有采取对抗的姿态,却也不是一味的顺从。她的悲剧不是抗争者的悲剧。而是殉道者的悲剧。正因如此,她的悲剧命运更是揭示了封建道德的冷酷无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2.
《罪与罚》和《活着》分别通过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和福贵的视野表达了对死亡所具有的残忍力量的认识。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对死亡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了“活着”对他们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船山突破朱子阐释学方法,自创“性自行于情中”,得以彻底否定“情本体”之根基。以儒家为旨归,开启儒释道视域融合。以易学“阴阳变合”理论解决情善与不善及情感产生的时位等难题;通过对相宗、庄子的重新解读,首次提出了现量情感与非量想象所形成的情感复合理论;并取“两行”、“循斯须”的运思方法,借以颠覆从道德律令而采的“成情”,进而认为情感的现象学发生是情与景的当下结合,由此造成情感论向意境论转向之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