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冯的戏仿小说是以经典文本为故事材料而产生的新文本,是"对摹本的摹仿"。它对前文本的主题立意进行消解,在叙述方法上创新,带有强烈的颠覆意图和反讽意味。其叙事的主要动机是对以往小说的宏大历史叙事予以无情的解构,并探索叙事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讽刺喜剧中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讽刺”? 笔者认为莫里哀喜剧堪称讽刺喜剧创作可资借鉴的一面镜子和某种范本。本文从将讽刺崇奉为喜剧创作之核心原则、以讽刺作为喜剧创作赖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讽刺在内涵底蕴上富有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4.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政由方伯,公卿列士献诗讽谏制度荡然不存,讽谏劝正之辞不再被陈于王廷并因此走向衰亡;讽谏之诗衰亡了,以微言立大旨、寓损贬之义于其中的《春秋》于是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一部抨击清代现实的不朽巨,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唯一的以知识分子群体为舞台中心人物的长篇经典。它是反思学,自身的反思,时代的反思,历史的反思,而聚光于化的反思,从儒林中人的颓败和城乡社会的荒诞中揭示了中国传统明的危机。自唐人小说以来,“为人生”、“为改良人生”的自我意识清醒度,未有达及吴敬梓。吴敬梓是真切洞察明危机的先驱,五四新学运动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夜莺与玫瑰>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篇童话,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夜莺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红玫瑰而献身于他理想真爱的故事.赞美了人间至爱,抨击了世俗通弊.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夜莺与玫瑰>的写作特点及其隐喻意义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艺术上也以其独创的讽刺手法,突破了前人的藩蓠,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说-听模式,确立了性格结构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先河,成为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标志和转折点,从而最终确立了其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大量民间谣谚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封建黑暗统治进行了揭露,它们或指斥封建帝王、贪官污吏的残暴、贪婪,或对其进行无情的嘲讽,是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研究它们可以丰富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了解民众的处境及当时封建社会的状况。这种“眼光向下”和“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方法可以给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格列佛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故事,讽刺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0.
醇深演迤古雅雄丽——宋濂寓言创作特色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由元入明,被誉为明开国文臣之首,道德文章冠绝天下,其寓言创作也独树一帜。他的寓言继承了先秦、两汉、唐宋寓言的优良传统,揭露黑暗现实,讽刺丑恶现象,宣扬孔孟之道,寄托人生理想。其创作手法多变,风格各异,意旨醇深,古茂雅健,堪称警世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