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307篇
科学研究   7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自洁净玻璃的研究现状,对自洁净玻璃的研制方法、步骤进行了说明,对自洁净玻璃表面纳米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INTRODUCTION Dynamics of carbon and water vapor fluxesexchange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ecosystembiosphere, depend on complex and non-liner interplayamong physiological, ecological, biochemical andedaphic factor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Jarvis,1995; Leuning et al., 1995). There are many studiesquantifying the fluxes across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scales as well as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on them by some kinds of biophysical orempirical models whose resul…  相似文献   
3.
The authors have fabricated bottom gate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 (a-Si TFT) array using five-step lithography process.The device shows a field effect mobility of 0.43 cm 2 /(V·s),on/off ratio of 7.5×10 6 and threshold voltage of 0.87 V.The instability of a-Si TFT is ascribed to the defect state in the a-Si channel and SiNx/a-Si interface.The present a-Si TFT array with SiN x insulator could be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ing diode (AM-OLED) te...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相似文献   
5.
A novel metallo-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hotocatalytic titanium dioxide supported on activated carb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ndition parameters such as carrier gas flow rate, source temperature and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n the deposi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 deposition rate of 8.2 mg/(g.h) was obta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carrier gas flow rate of 400 ml/min, source temperature of 423 K and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f 913 K. The deposition rate followed Arrhenius behavior at temperature of 753 K to 913 K, corresponding to activation energy Ea of 51.09 kJ/mol. TiO2 existed only in anatase phase when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 was 773 K to 973 K. With increase of deposition temperature from 1073 K to 1273 K, the rutile content sharply increased from 7% to 70%. It was found that a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f 773 K and a higher source temperature of 448 K resulted in finely dispersed TiO2 particles, which were mainly in the range of 10-20 nm.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单晶硅生产改扩建各工序产生废水的水量、水质,并对原废水处理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原废水处理站的基础上,采用生铁屑和焦炭组成微电解氧化还原塔作为单晶硅生产废水处理的预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烟气-水换热器换热方式是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主要方式,这其中必然要求水的软化处理。本文介绍了阻垢剂在锅炉及换热器水处理方面的阻垢原理,并以硅磷晶为例,介绍了阻垢剂在用于锅炉余热回收水处理方面的防腐阻垢过程的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8.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利用GREET模型分析“油井到车轮”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与传统柴油公交车对比,分析50万公里名义寿命周期内乐观和保守两种情景下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在乐观情景下,纯电动公交车拥有最优的生命周期成本和二氧化碳减排量,较柴油车分别低37%和35%;在保守情景下,混合动力公交车拥有与柴油公交车持平的生命周期成本及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同时期柴油车低30%,纯电动公交车的生命周期成本则远高于柴油车.未来10年混合动力公交车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纯电动公交车则需要电源结构优化和电池技术突破之后才能显示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2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