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llapse the oft-reified demarcation between economistic ideologies and personal programs for self-improvement. In doing so, one can see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what are ostensibly distinct and separate social arenas. I argue that the porosity between discourses of self-improvement, religion, and capitalist expansion is achieved largely through techniques of ‘pastoral power’. Foucault conceptualized pastoral power to represent the circulation of productive micro-power among individuals. Pastoral power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in a neoliberal era marked by the retrenchment of the state apparatus in securing the good and welfare of the citizenry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individual to secure her own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By examining one specific case, the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Purpose-Driven Life program, one can see pastoral techniques at work: the valorization of highly individualistic subjects who are desirous of novelty and fulfillment; the tutelage of the good and charitable shepherd who is concerned with the salvation of each individual member of the flock; and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that situates all of them.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继而向拟像时代迈进,人类的主要劳动工具便由锄头向机器过渡继而由拟像取代,相应的教师教学行为也由口头包装向印刷包装继而向拟像包装转变。拟像时代的拟像、内爆与超真实等特征正在消解传统教学行为模式,同时,也在建构新的教学行为模式。为此,教师必须秉承人的发展的精神原点,自觉履行教育的价值承诺;重新理解课堂教学的边界,建构共享、兼容与互补的技术方法;唤醒拟像思维的自觉,主动建构个体(我)—拟像课堂的教学表意体制。  相似文献   
3.
王丽 《新闻界》2007,(4):129-130
本文对刻板印象与广告文化仿像的关联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对广告本质的深入认识,增强对广告创意和品牌意义塑造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亚里士多德在坚持艺术摹仿论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比现实更真实;王尔德主张艺术应远离现实;波德里亚则提出“仿像”说,认为艺术“创造”现实消解生活。对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问关系的各种思考、理解与回答实际上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下由特定的模型、符码和信息所支配,事物被物质化、对象化的类像时代.教育作为文化结构的组成部分、作为知识传递的课程载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猛烈冲击.课程语言载体、课程文字载体以及课程视觉图像载体的演进历程不仅折射出人类社会文化格局的动荡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演进状况,它也必将通过课程把这种变化外显于教育之中.我们在教育变革中必须正视图像这柄“双刃剑”,发挥图像的正面价值,亲近文字,促进图文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仿像的盛行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仿像教学.仿像教学从教学的知识选择与利用、教学的时空选择与组织、师生情感的互动形式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成规,大大延伸了教师行为的领域.仿像教学的出现对于学生民主地享有教学资源、实现自主性学习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的过度依赖可能带来思维的钝化,而对于网络仿像所营造的超真实的沉迷则可能导致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  相似文献   
7.
尽管《黑客帝国》已不再是电影史上动作特效的巅峰之作,但它所展现的哲学思考依然保持了前瞻性和先进性。鲍德里亚用“完美的罪行”来质疑人类利用技术造就尽善尽美世界的企图,认为这会带来极大的生存危机,当仿真和拟像取代了“真实”的时候,人类无法保证还能对世界拥有掌控能力。《黑客帝国》不仅仅是讲述人类与机器斗争并最终胜利的科幻影片,它还悲观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鲍德里亚思考的核心问题: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罪行。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思想的表现形式,话语的贫困意味着思想的贫困。情报学的话语是人们在思考、表达情报学问题时的习惯性用语,它既标示出了情报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标示出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内情报学研究的兴奋点。目前,情报学范式主要存在实用主义价值观与科学理性主义两种话语体系。依据解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拟像时代通过撒播、补充、实用创新情报学话语的逻辑,并据此提出了情报学话语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理论与媒介现实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德里亚是当代著名后现代思想家,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文化理论以及有关当代媒体、艺术和社会话语。①鲍德里亚立足于批判的视角,对以电子媒体为技术特征的媒体社会和相关的消费社会提出了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本文通过对其后现代主义媒介理论的扼要分析,对鲍德里亚激进理论所蕴涵的虚无主义倾向提出质疑,并进一步思考后现代主义媒介理论对传媒多元化、民主化、服务公众等重大课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模仿是人类通过符号与现实相联结的一种基本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一行为也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着变化.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及后现代社会环境下,模仿就在本雅明和鲍德里亚的理论中经历了复制、仿拟对它的发展和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