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的“三驾马车”以时代的主流话语表达着人民的心声和希望,用小说的本与大众分享着艰难,他们用强烈的人精神建构叙事本,将深度的人生体验融入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平实而又深邃、平淡而又丰富的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李君 《海外英语》2011,(10):272-273,277
The essay applies Edmund Burke’s theory about the "sublime" and the "beautiful" to the reversal of the dominant and subordinate roles of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 in The Merchant’s Tale. Burk’s concept of "the soft power", expounded as physical and sexual charm and enchantment, enables May successfully manipulates her husband January and the adulterer Damian, beneath her apparent passivity.  相似文献   
3.
崇高是美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范畴。在西方的文化传霉屯中,人们一直都在追求崇高美,体验崇高美,创造和表现着富有崇高美的各种艺术作品。崇高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它在人的精神重建、提升人生境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Ralph Waldo Emerson’s first essay, Nature, has been viewed as a reconciliation of the world of nature with the world of mind. A close analysis shows that Emerson was in fact attempting to come to terms with human fragility in a unique way by delineating the point at which the worldly and the transcendental are demarcated. Because nature as we normally apprehend it merely displays a physical remainder, an alternative way of coping with grief is to change the very way we apprehend nature itself. Moreover, the way forward is not merely to change our perceptions, but truly to conform ourselves with the natural workings of the universe in a manner that has been forgotten, obliterated or never even previously conceived. In short, Nature can be reconsidered as an early example of the biological sublime.  相似文献   
5.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但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这需要人们做出审时度势的分析和决策,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师德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军旅歌词始终有占领时代制高点和前沿阵地的意识,并集中体现了军人.整体和个体崇高的爱国情怀及刚毅的人格力量,所展示的人生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绚丽折射。军旅歌词以崇高美为特征,在时代的嬗变中,逐步完成了从单一的政治思维、社会学思维向审美的文化思维的转化,具有独特、丰富而深邃的文化意蕴和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7.
8.
曹操诗歌蕴含着庄严伟大的思想和强烈激动的情感,并创造出阔大雄奇的意象,洋溢着高昂的格调,激荡着慷慨激昂的旋律,表现出强烈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9.
安徒生的《丑小鸭》详尽地展示了人性的顽强,赋予了我们克服人性弱点的.勇气。在命运的沉浮起落中,它于悲情中升腾崇高,于平庸中发掘奇特,于坎坷中蕴含品性,是人们追求真理、理想“光荣的荆棘路”的人生写照,是世界上奋斗者的“共名”词,解读这一形象,从丑小鸭的生存策略到所引发的“共名”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奋斗的现实参照原型。  相似文献   
10.
康德崇高美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崇高的内涵来看 ,康德把崇高分为客体的崇高、客体表象的崇高和心意情调的崇高 ,揭示了崇高作为审美范畴和审美客体的客观性 ,弘扬了崇高的主体性。从崇高的根源来看 ,康德把崇高的根源归因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试图克服崇高事物的巨大威力与主体恐惧心理的矛盾 ,分析二者的对立与统一 ,不是统一于崇高事物 ,而是统一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从而凸出了主体的勇气、力量和自我尊严感 ,也倡导了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康德还深刻地揭示了崇高的心理机制 :由崇高的事物审美感官难以把握产生痛感理性观念引导想像力自由驰骋掌握崇高的事物产生崇高感。康德的崇高理论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崇高理论的最高成就 ,为现代崇高理论的发展作了坚实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