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现场实验对亚热带地区田径足球场的设计和保养维护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中涉及到的足球场建设的方法、所用材料及必要的数据、养护的方法等都经过实践的验证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暖冬的特点与汛期降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媛  孙彭龄 《科技通报》2003,19(5):399-402
利用1951年以来的冬季(12月~2月)气温资料,对暖冬年进行划分,发现暖冬年西风带亚洲地区常出现纬向环流,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暖冬年份与浙江省进人汛期后的总降水量和台风次数,都有较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是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上层海洋进行热交换的 桥梁,其变化可以影响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之间的热结构,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本文简要介 绍有关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国亚热带区域76个地区(不包括行政单元)的植物区系调查和研究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TWINSPAN聚类和样带梯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区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特征和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研究区域间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贯穿我国亚热带区域的东经108.5°~111.5°和北纬29°~31°两条样带的几种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布梯度。结果表明:①15种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归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干旱区成分和东亚中心成分4组;我国亚热带各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中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的比例最高;干旱区分布诸类比例极小;东亚中心成分的比例突出,特有性强;②样点的PCA排序明显反映了北、中、南亚热带在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的差异,但亚热带东西部的差异不明显;③样带分析清晰地反映了热带、温带成分之比的梯度格局;川东鄂西地区特有分布中心的地位和世界分布与特有成分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1983年9月24日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指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可能触发条件,对今后预报此类强对流天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华  刘琪璟 《资源科学》2018,40(1):125-136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 ℃,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②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14 ℃/10a;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81mm/10a和-50.13mm/10a;年均温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存在准14a左右的主要震荡周期;③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6.2mm,径流系数为0.54;月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大雨以上天气时,径流量恢复到降雨前流量水平的持续时间约为12~48h;年内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20d左右的短周期和60d左右的长周期,与蒸发量的震荡格局基本相似,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的震荡周期具有一致性,径流量对年内气候季节变化的响应明显;降水条件是引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森林小流域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区运用遥感解译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位置转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还比较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较缓慢,正处于调整期.  相似文献   
8.
"海葵"是在高纬生成的台风,大部分时间活跃在北纬25度以上,在北部副热带高压环流、大陆高压环流引导和自身内力作用下,"海葵"台风路径较为稳定,一路沿偏西方向前进.本次过程中,中纬度西风槽和冷空气位置偏北,没有冷空气侵入"海葵"台风环流,因此中纬度系统其实不利于"海葵"台风生命史的延长."海葵"台风登陆后减弱缓慢,原因之一是没有受到台湾地形的阻挡,另一重要原因是登陆后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此外,由于台风登陆前高层由辐合转为辐散,其抽吸作用也有利于台风强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一次发生在副高内的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2009年8月14-15日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发现,强对流发生前大气层水汽和对流不稳定能量这二个条件已经很强。前期快速加强西伸的副高起到了积累能量和水汽的作用。当有适当的触发机制时,即使在副高控制区内也能发生大规模的强对流天气。本文从"浙江省自动气象探测信息业务系统"上发现,中尺度自动站的风场资料,能及时显示地面的辐合线。辐合线生成后,长时间的维持并向东伸展横贯浙江东西,导致强对流大范围、持续长时间的发生。雷达回波显示,强对流是由多个回波在东移过程中合并加强造成的。但雷达资料分析存在一定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海气相互作用下厄尔尼诺与我国降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厄尔尼诺现象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参阅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海气相互作用对厄尔尼诺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如沃克环流与信风作用、东亚大槽活动、夏季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并结合多年海气统计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厄尔尼诺与我国降水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现代技术对未来的海气观测做了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