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敕命和诰命这种圣旨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献意义,对于研究文化、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圣旨还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书法的上好资料,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而那些与重要人物相关的敕命和诰命则尤其珍贵,可以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史实提供佐证,同时亦为进一步了解封赠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补充史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稀见本《宣讲博闻录》由岭南晚清善堂组织调元善社编撰,属文言圣谕宣讲小说,内容围绕康熙圣谕十六条的主旨展开,多取材于当时新鲜有趣的奇闻逸事,人物形象贴近生活,注重情节和环境的铺陈渲染。  相似文献   
3.
以武当山明代圣旨为依据,探讨玄帝信仰、宫观维修,以及明代武当山经济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力求再现明代武当山及武当道教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遗诏     
遗诏是帝制时代以大行皇帝名义向天下臣民发布的政治遗嘱,于随后国家政治及公共生活关系重大。明代遗诏为皇位交替之际最重要的正式文献,即使在已经立有储君的情况下,仍然是嗣君即位合法性的必要基础;由于遗诏由文臣起草,士大夫有可能借草拟遗诏之机,渗透自己政策更革主张,故遗诏颁行,通常带来一定政策调整,这反映出遗诏作为士大夫群体纠正皇帝弊政的潜在途径的意义;官私史书中常混淆遗言与遗诏,论者当加辨析;明代太后所发遗诏中,仅仁宗皇后张氏遗诏具有国政安排涵义,可资查见明代后妃预政现象之变迁;明代矫拟遗诏的说法甚多,然大致都难视为确然事实;明成祖遗诏仅传两句之事,可能掩盖重要史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富有的中产阶层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企业界成功人士和个体老板,其拥用的资产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是其子女却不一定能守住庞大家业,实现财产的增值与保值,这成为这部分人的心头之痛。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设立遗嘱信托制度,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来实现家族财产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目录中,"诏令"之书曾长期被作为"文集"而著录于集部。然而,从《旧唐书·经籍志》开始,"诏令"开始由集部向史部移动,至《新唐书·艺文志》在史部起居注类附设"诏令一家","诏令"最终成为史部的组成部分。"两唐志"诏令文献类目的调整变动,是唐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在目录编撰上的体现,是宋代档案文献思想进步的产物,对于后世目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朝敕诏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倡导兴复儒学,或劝农立本,或禁奢求贤,或希企隐逸,或颂扬先贤,或抒发伤悼之情等,观点鲜明,见解精深,抒情真挚而深刻。从形式上来看,诸文句式灵活,或散或骈,以骈为主,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曾先后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中书舍人等要职,在其代皇权制作的12道翰林制诏与中书制诰中,不仅反映出唐王朝所具有的国际地位,且展现了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中及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即众国仰承的国际地位,睦邻是务的对外政策,慰问加官的交往礼数,捍卫权益的外交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加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量的涉外继承案件也随之涌现。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调整其国内继承法律关系的规定千差万别,这一领域的国内立法的健全与完善对解决大量涉外继承案件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国内有关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的现行立法,在法定继承方面,存在有待完善之处,甚至是立法空白。为此文章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同时,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的连接点选择上,主张提升国籍这一连接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所见明太祖亲撰外交诏令为主,结合明人关于文体的阐述,对所见中外史籍中的洪武朝外交诏令的各种类型,逐一举证进行辨析,探讨明代外交诏令文书的源流、存在形态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