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4篇
教育   657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英雄崇拜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雄和英雄崇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它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英雄的强大力量对人类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这不是说英雄史观的再现 ,而是说英雄的存在能使人们有了自己的航线 ,不停地把整个社会推向前进 ,使人类社会更加有组织地发展。随着人类的发展 ,英雄崇拜的类型和方式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在对人类影响巨大的体育领域出现了体育明星崇拜现象 ,体育明星也是体育界的英雄 ,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使得体育人才辈出 ,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演绎着一部精彩的进行曲。以对体育英雄的崇拜现象为出发点 ,阐述它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以及如何利用这种现象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西方思想文化优秀成果之一,被认为是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它表现出了人们对自身价值尊严积极探求的精神.竞技体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悲剧意识的关怀下逐步成长,悲剧意识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虽然竞技体育的竞技手段日益先进,竞技水平也今非昔比,但竞技运动体现出的基本精神丝毫没变,仍然表现出人类对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存在方式与生命尊严的追求.悲剧意识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东方巨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展现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不断发展的革命现实的统一,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  相似文献   
4.
5.
悲剧理论在西方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美国小说家理查.赖特笔下的小说《土生子》无疑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部悲剧小说。本文试用悲剧理论从《土生子》的悲剧特点、产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悲剧留给社会的启示等方面探讨小说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一直被誉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劲草。但是,简同时也透露出其作者悲观的另一面。在这部传记式作品中,作者勃朗特在书中大量地运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勃朗特对简.爱这一形象的刻画也必然具有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瓦城上空的麦田》以一个捡垃圾的孩子的独特视角 ,折射了一幅现代人的生存图景。李四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又不断失败、在希望的生与成幻灭之间几度徘徊的圆形图式。作为悲剧的主人公 ,这一生命图式又是现实力量与他的自由选择相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回归精神家园的艰难路途中 ,李四的种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作家以无限悲悯的情怀刻画了社会最底层人的不幸命运 ,以无比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人类最永恒的世俗情感 ,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红墨坊》是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正在热播的一套电视连续剧,作为一种以英雄符码建构的民俗神话叙事文本,《红墨坊》有颇多值得研究之处。文章试图引进符号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电视剧《红墨坊》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以期抛砖引玉,推进媒介文本分析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及命运,是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白先勇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和屠格涅夫的《木木》就是这一类作品。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文本的对比阅读,揭示作品中两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试图探析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同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笔下乡村女性和城市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对她们不同的人生形式和思想意识的透视,辩证地分析了沈从文作品的道德取向及女性命运对社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