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江堰》是《文化苦旅》中堪称精彩颇有代表性的一篇。它的第一部分以求异性的独特的文化思辨取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第二部分以文采见长,可读性强。但是,它也有"走调的"时候。读余秋雨的散文,欣赏其睿智和文采的同时,要谨识其浮躁煽情之处。  相似文献   
2.
圣王与暴君是古代政治人范式的两种典型代表,尽管二者对于政治是否需要道德有着根本性的争论,但是,二者都是私人政治时代特有的政治人性范式设计,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政治专制,维护帝王的利益。现代政治本质是公共政治,与私人政治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公共政策是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是最高统治者的权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语意识流小说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她对西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有着哲学性的思考,对小说创作的时空观念、心理流程的体验也充满着哲学睿智。她的放射着哲理光辉的小说创作,将现代英国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提倡以艺术的方式优游人生,他的人生哲学沾染着浓厚的闲适享乐的色彩。看似以闲适享乐为主调的林氏的快乐人生哲学,其实是有着深沉的文化内涵的:它以浓淡适宜的关于人生的悲剧意识为其人生画面的底色;用智者独具的达观的人生态度来乐处人生;对人生的目的不作漂渺的幻梦或形而上的追问,而以生活本身为人生之目的;闲适享乐地优游人生是他艺术地应对人生的方式,是其人生哲学最显层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在《易经》还是在《易传》中 ,“圣人”、“君子”的概念都频繁的出现。在《周易》的人格价值判断体系中 ,“圣人”、“君子”是理想人格的代表 ,具有“仁”、“义”、“谦”、“慎”等等美德 ,要达到这样的人格境界则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上都应有所努力。《周易》中的理想人格还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体悟智性的思考--林徽因诗歌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一代才女”美称的后期新月派重要女诗人林徽因,一生有着强烈而独特的生命体验,她集诗人的敏于感受与哲人的长于思索于一身,在诗中展示了其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与充满智性的思考,并集中体现在对于生死、孤独等人生基本命题的诗化感受与诗性超越上,从而使她的诗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试析教育智慧的生成特性及生成的内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教师教育智慧的主要特性是生成性。教育智慧生成的内在条件主要包括:爱——教育智慧之灯;人格——教育智慧之依托;教育观——教育智慧之理论支持;知识储备——教育智慧之基石;实践反思——教育智慧之促成因素;成为研究者——教育智慧之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相似文献   
9.
罗昌繁 《天中学刊》2012,27(5):96-100
由于范党党人碑志的存世数量多于吕党,范党成员也在碑志中常常以受害者的口吻表达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的意向,加之范党党人碑志融入正史并随文集流传,在这样的史料记载下,使得后世读者逐渐形成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这一刻板印象。这一印象作为史家主体意识对史学研究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effects of the admission system to higher education on background diversity of students and study efficiency. By using data from a longitudinal project, the students admitted to medical education on different admission ground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ssions based on upper secondary grades best promote the goal of diversity. In addition, those students perform nearly as well as those admitted via step‐wise procedures. The step‐wise procedures promote study efficiency, but tend to favour applicants with upper‐middle‐class and Swedish backgrounds compared to those admitted via grades. Those admitted on the basis of SweSAT scores perform more poorly than those admitted via grades and step‐wise procedure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mission via SweSAT scores contradict rather than promote the goals of increasing social, educational, and national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