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蒋光宇 《小读者》2011,(10):38-39
丁观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意外早产,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  相似文献   
2.
刘少华 《寻根》2009,(2):119-121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涛雒。明清时期,日照丁氏家族取得过辉煌的仕宦、文化成就,正是在家族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成就了丁肇中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这句至理名言,我在读了《丁肇中传》之后,才得到了真正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尽管《科学》杂志报道称,丁肇中领导的太空磁谱仪可能错失搭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机会,但一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说“一切还是问号”  相似文献   
5.
数据     
<正>北京时间9月18日,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证明了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这也是AMS实验自19年前启动以来,第二次正式公布研究结果。"对于暗物质存在的6个有关特征中,5个特征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确认,只剩下最后一个特征暂未确定",东南大学数据科学家东方解释道,第一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不断提高,在经过某一个能量点后,正电子含量逐渐增加;第二个特征经过某个点后增加的速率是要符合一定非线性的关系;第三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增加,到某一个量别之后他  相似文献   
6.
纪念日扫描: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纪念日(1662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4日,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诞生纪念日(1936年);2月6日,少年英雄张高谦牺牲纪念日;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年);2月10日,国际气象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课改的实践中,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对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起着导向作用.没有一个合理或着较为合理的猜想,势必使实验偏离正确的方向,得不出结论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有必要对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行一些探讨.一、猜想与假设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  相似文献   
8.
<正>丁肇中曾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丁肇中分别在上海交大和山东大学回答对口学科师生们更为专  相似文献   
9.
张峰 《成才之路》2014,(18):22-22
正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了数学学习中的"家常菜"。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要经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0.
代黛 《科学启蒙》2013,(8):9-11
上世纪70年代,世界物理界公认已经发现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结为由3种基本元素组成,并能用已经发现的基本粒子来解释所有的物理现象。那么,世界上还存在其他粒子吗?这种"常识"会被打破吗?有悖"常识"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而这一切竟然源于一个有悖"常理"的人发出的一个有悖"常识"的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