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诚凡 《收藏》2001,(6):72-73
宁化位于武夷山脉东麓,福建省西隅,古称黄连峒,唐开元十三年(725)建县。该县被誉为客家摇篮。唐末中原汉人向南大迁徙时,大多聚居于此。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数代后,又陆续向各地迁徙,如今播衍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客家方言、民间文艺、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产生了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2.
3.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合作运动,人微言轻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五一节,虽然在30年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但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实际收效甚微,甚至成为了乡村豪绅压榨农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土地作为不动产不能分割、变卖无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盘活农村土地、刺激农村经济活力、缩减城乡经济差距,专家学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融资租赁、土地证券化三种不同的土地金融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土地融资租赁是以土地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土地证券化又借鉴土地融资租赁得以被提出。三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本文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探讨,接着对中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模式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代共产党人立足偏僻落后的赣闽边区,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白手起家投入资金融通实践,励精图治,致力于探索经济运行规律,重新建构了一种以低利为特征的信贷基本制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统一、具有鲜明阶级特色的货币金融体系,从而奠定和充实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基础,巩固和壮大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革命和金融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其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运行效率低下。利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黑龙江省1997-2007年农村信用社的效率水平,并分析其效率变化的原因。为决策者提供实际数据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特点及当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金融的先声──湘赣革命根据地金融建设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源头可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本文主要论述土地革命时期湘赣革命根据地在金融建设方面的历史,阐述其建设过程及成就,指明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导银行资金投向农村,解决农村金融困境?民国华洋义赈会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它充当着银行资金流向农村的桥梁,通过将银行资金与自有资金搭成贷放,注资农村合作社,形成"银行——义赈会——信用社——社员"的贷放模式,进一步发展为"银行——合作社——社员"的放款形式。华洋义赈会在"资金归农"中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资金匮乏,更为银行资金找到新的投资领域,并推动民国政府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0.
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与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息息相关,一方面改革为合作社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改革后农民生存愈发艰难,如何改善农民生活、防止农民无产阶级化已成为一个刻不客缓的社会问题.信用合作社由此应运而生.革命前,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摇篮、普及、体制确立四个时期.合作社的活动,在经济上缓解了高利贷商和中间商对小生产者的盘剥,促进了农村工业现代化.在文化教育方面,合作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成员的独立、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