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715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泉 《语文知识》2002,(2):46-47
任何客观事物(包括情感)都有一个“度”。这个度反映在思维(内部语言)方面可称“维度”。这个“维度”现下虽已经引申为“在总本内部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仍有“刻”度、程度、力度、限度、幅度”等的表述。在语言运用中,为了比较恰当、妥贴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还要有一个“适度”。这个适度,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归结为“适应”。适应的对象是“题旨情境”,就是要适  相似文献   
2.
朱英贵 《都江学刊》2001,13(3):38-47
本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语境和语体的内部分类,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上篇,就两类语境和四类口头语体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百科全书从体例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类历史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现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随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当今到了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目前,科学知识一方面向着综合、交叉发展,已到了综合科学时代、交叉科学时代;另一方面是向着纵深发展,分支学科愈来愈多、愈来愈细,例如数学已发展成为具有100多个二三级学科的数学科学体系,经济科学已拥有二三级学科近200个,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已有大小学科达8000多个.23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撰写了<工具论>、<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修辞学>和<物理学>、<气象学>、<动物志>等,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套古代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着修辞和语言哲学,就修辞和修辞学的归属,修辞的定义,修辞是否贯彻语言生成的始终,语言里是否存在修辞的零形态,以及“修辞用多了成为语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希杰先生把得体性奉为修辞学的最高准则.他的这部高等院校文科选修教材<修辞学导论>,以语言风格的得体性,教材内容的得体性、习题的得体性奉献给人们,体系完整,详略得当.既有科学性、严谨性,又表达了生动性.  相似文献   
6.
音响是构成广播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新闻音响强调实录,追求纪实性和现场感,是"实有其事"、"真有其声",富有极强的生活美和新闻美.①我们认为,广播新闻选择音响,是对传播主体意图和特定效果的强调和修饰,是强化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编制策略,是新闻追求叙述文本艺术化言说的重要s手段.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对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修辞选择及其主要修辞格作一点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彭焕萍 《青年记者》2006,(23):75-76
修辞学的转向与新闻修辞 “修辞学转向”的出现是20世纪新修辞学与其它众多学科如语义学、交际学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代表了修辞学发展的无限潜能——修辞无所不在。新的修辞理论开始强调修辞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其巨大的实用价值。修辞学突破了古典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将关注视角延伸至几乎无所不包的人类交际行为。修辞学转向后,开始与现实紧密相连,关注生活中各种话语的研究,出现了对广告话语、各种非真实话语的修辞研究。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流动形式,新闻话语理所当然也受到了修辞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映衬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较为广泛,无论是诗词歌赋、文言篇章还是当代的白话小说,映衬的大量使用为文学作品增添了许多感情色彩。用他物衬托写作人表达的感情或者情景,正如我们常说的"绿叶衬红花",有主次宾主之分。而映衬与对比的混淆是研究中一项较为热门的话题,对两者的讨论至今仍有异议。如果说反衬属于对比,那对比也就属于映衬而非单独存在,如何划清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界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比较,本文主要探讨和明确映衬中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9.
专精     
世界的脉搏不断跳动,时代的洪流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今日的新闻头条在明日沉沦,一时的兴趣变成昨日的旧好,当下的选择在瞬间改头换面。走马观花的时代中,我们抓住了什么?(1)曾读过一篇文章叫做《专精》,讲述了一个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在时代的转轴里,提供我们更多选择与机遇的当下,选择了将生命致力于一件事——篆刻印章。他用专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言语”与“辩论”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中国人对巧言善辩一向持反感态度,认为它是产生不和谐的祸道之一;而美国人则认为言语是表达思想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解决分歧。不同的古代哲学是导致中美“言”“辩”观之差异的原因。中国古代儒家对“仁”、“礼”、“和”的追求以及道家对“无为”的追求是其“言”“辩”观的哲学基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修辞学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言”、“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