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拟人     
李勇明 《课外生活》2011,(Z2):70-72
模拟人就是假人,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模特儿。模拟人并不神秘,古已有之,今更风行。请看下面这些有趣的记载。已假乱真我国古代巧匠偃师制造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模拟人,送到周穆王和他的嫔妃面前去献舞。这个假人颇为多情,对美女眨着眼睛,差一  相似文献   
2.
放学后,三井老师见龙飞和格尔木在马路上一边走一边踢足球,于是赶忙跑过去对两人说:"不能在马路上踢球,一定要注意安全!"龙飞答应一声,把球拿在了手里。下午上课后,三井老师没有讲新课,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地方最危险吗?"龙飞想了想,站起来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寄寓了他的理想人格,他痛恨虚伪,尊从诚实,但他又不是绝对地评价人物优劣,而是把人置于现实生活中来评论的,如他把宋江当作“假人”,把李逵当作“真人”,但假人也有假的必要,“真人”也有真的缺陷,因此,武松既堂堂正正,又善于应对,成为金圣叹最理想的人格,称之为“天人”。  相似文献   
4.
基于暖体假人的低温灾害模拟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套利用制冷系统实现最低-18℃低温环境,在其中以暖体假人为核心实验设备的低温灾害模拟实验系统.系统使用压缩机组采用风冷实现降温,并利用微控制器实现系统控制和温度的自动调节;系统使用先进的暖体假人模拟人体发热、发汗等生理活动,配置多点环境温湿度器在线测量室内环境变化.经测试,此实验系统降温速度约1℃/min,同时墙体保温性能以及制冷送风最大风速符合低温环境研究的基本要求.这一低温灾害模拟系统的建立,可为开展围绕低温灾害中人体生理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条件,为低温环境中防护装备的有效性及舒适性等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假人挑战"不是在新媒体驱动下,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病毒式传播的个例,也不是简单归类于一种娱乐至上的狂欢似大众参与,它的传播,是新的媒介形式下与社会行为、信息载体、商业利益、受众群体、舆论领袖等互相密切联系的最终结果,就像推翻的多米诺骨牌,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又不仅仅止于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型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含成员约束系统的某轻型飞机应急着陆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重点考察了假人的动态响应,及其安全指标。研究结果为飞机应急着陆安全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翩 《科学中国人》2012,(23):60-61,5
位于成都新南门一幢外观普通的小楼里,有二层陈设简单的实验室,每天,一个年老却睿智的头脑,在那执着而热情的心的伴随之下,不知疲倦地进行着仿真模拟人设计、制造与应用的研究。这颗头脑的主人就是我国仿真人领域的开拓者,我国首具辐照仿真人体模型,首具高速运载工具安全假人及相应智能测试系统的关键发明人,四川大学教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海内外誉  相似文献   
8.
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炼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作者简介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回族。明代晚期重要思想家、文学家。曾任河南辉县教  相似文献   
9.
科幻小说《假人》是苏珊·桑塔格试图在技术时代中重构新主体的小说实践。从仿生人诞生并作为“我”的生活替身,到“我”与仿生人的共存景象,小说不仅揭示了人类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固有的自我复制倾向,也在打破“意识统一性”幻象的同时,重思了技术时代的主体基础,为拓宽主体范畴的“具身意识”埋下了认知转变的铺垫。最终,小说通过身体的媒介化以及非人的具身化,衍生出了容纳人与非人的共同主体概念“具身媒介”,为我们在技术时代下重建主体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带头人张渭源教授(暖体假人之父)的牵头下,团队以测试南极科考队服装而开发研制假人为契机,开始了仿生假人研究之路。东华大学仿生假人研究团队的研究力量主要来自该校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中心。该中心汇集了东华大学服装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目前由5名正副教授、6名青年骨干教师、1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20余名硕士研究生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