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京 《出版参考》2004,(9):40-42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古时候,每年春天播种前要进行“春祈”活动,以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到秋季八月旬,正是收获的季节,要拜谢土地神,这就是“秋祀”。秋祀是一种仪式,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丰收也是不可能的。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天子在春天祭曰,在秋天祭月;祭日在早晨,祭月在夜晚。可  相似文献   
2.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5):42-45
<正>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老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济宁市老科协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动中,在"四技"服务、建言献策、科技兴工、服务"三农"、科普法制宣传、老科协组织建设以及抗旱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高布锡 《科协论坛》2012,(12):28-29
天文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科学,远在人类刚刚从茹毛饮血转到农耕放牧的时期,为了掌握农时,就已经诞生了天文学。我国远在三千年多年前,已经有了最早的历法,编制了既考虑太阳的运行规律,又顾及月亮圆缺变化的独特历法,非常适合农耕使用。国家设立了司天监,专门观测天象,除了预报农时节气之外,还负担着观测天象,记录日月和行星的运行,以便预报未来吉凶的任务。同样,在埃及、印度、巴比伦以及玛雅等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留下了古天文建筑的遗迹,编制了不同的历法。  相似文献   
4.
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现代农艺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熟悉农村、了解社会,加深对国情、农情和民情的了解,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组织和管理生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农艺专业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课程特点和实  相似文献   
5.
农时季节型模块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时季节型模块课程模式是在“能力教育体系”(CBE)和“多元整合”的课程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采用岗位技能模块课程设计结构的一种职教课程模式。它依据生产季节、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分解农学类专业技术,形成系列模块课程,有效地解决了农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脱节的矛盾,有利于实现产教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八月半的月饼、腊月的腊八粥加上除夕之夜的团圆饭,乡愁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农民家的小鱼塘、小荷塘、小菱塘……乡愁就是乡情、乡韵、乡恋,就是民风、民俗、民情,就是以农耕、农时、农具、农人为主体的农耕民俗文化.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化再加上现代化的元素,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沈成嵩所著《记住乡愁》用农事寄托出无限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7.
唐代史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提出的"论务农"管理观念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四个方面:"慎终如始,方尽其善"就是克已自励;"移灾朕躬,何疾之避"就是勇挑重任;"农时甚要,不可暂失"就是抓住机遇;"躬务俭约,必不奢侈"就是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8.
农职专中的农学专业是一个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单一的课堂讲授已离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按农时季节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现场实习,并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9):99-102
<正> 时生才1958年从河南省信阳农校毕业,被分配到信阳市商城县农业局,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6年,在县科委和县科协从事行政工作17年,在商城县工作43年后于2001年退休。由于身体条件尚好,近几年来,他在领导和机遇的双重眷顾下又直接和间接地参加到建设锦绣商城的大潮中建言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一种舞蹈形式以“农时节气”、劳作方式、庆贺丰收为元素,它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大地的热爱,对风调雨顺的祈盼,对满载丰收的庆贺。本文从“农时节气”舞蹈的风格特征、主要类型出发,对其所带来的审美意义、艺术价值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