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人》2004,(1):28-31
2003年,在中国报刊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经过全国性的报刊整顿,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把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纳入重点党报行列,这为地市党报做大做强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那么,在2004年新的一年里,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更大发展?这是摆在全国地市报社长、总编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不少地市报的社长老总们正在满怀豪情、精心策划和描绘着美好的明天。我们衷心祝愿全国所有的地市报在新的一年里大展宏图,办报经营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三个构造层各有其相应的火山建造:前泥盆系为基底构造层,细碧角斑岩建造位于该层加里东期俯冲碰撞型蛇绿杂岩带内.中晚泥盆系至早石炭系为弧后盆地构造层,西区火山岩为张裂早期形成的钙碱性岛弧火山岩,安齐火山岩带石炭系火山岩为亚碱性低钾拉斑玄武岩.晚石炭——二叠系为陆相火山——磨拉石沉积构造层,其中的火山岩以壳源的流纹岩为主,含少量碱性大陆玄武岩.石炭系太勒古拉组玄武岩是西准最重要的矿源层,哈图金矿即位于该层的破火山口中,为火山晚期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3.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酸性侵入岩在区内较发育,其研究对于准噶尔地区后碰撞构造一岩浆演化时限的厘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塔斯特岩体是萨吾尔地区重要的复式花岗岩体,与区内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塔斯特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为337±4Ma(1δ),形成于早石炭世。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这一年龄显示西准噶尔地区在早石炭世已处于后碰撞环境。本文获得的塔斯特岩体成岩年龄是目前在准噶尔地区获得的最老的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之一,为准噶尔地区后碰撞构造-岩浆演化时限的厘定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康、雍以来,准噶尔部少数头人经常煽动西北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对清政府的叛乱活动,清廷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西北边陲的安定,雍正七年三月派出西北两路大军出师征讨准噶尔,对噶尔丹策零的分裂活动予以有力打击.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白碱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组成,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均发生程度不等的蛇纹石化.单斜辉石一般很新鲜.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均发育出溶结构,出溶条纹或者平直或者发生舒缓的弯曲变形(即便是在发生弯曲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平行的).透辉石-普通辉石出溶体一般呈针状(直径一般为1μm,长度>150μm),顽火辉石出溶条纹直径一般为1~3μm(长度>300μm).斜方辉石主晶属于顽火辉石-易变辉石,单斜辉石主晶为透辉石(成分很均一).地质温度压力估算表明,白碱滩二辉橄榄岩中辉石出溶结构发生的温度为700℃~1000℃、压力为2.0~2.7GPa,它们代表辉石出溶结构形成的最低PT条件.白碱滩二辉橄榄岩至少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原始辉石与尖晶石和橄榄石平衡共生(阶段Ⅰ,>94km);随着地幔上隆,原始辉石结构不稳定,分解并形成出溶结构(阶段Ⅱ,700℃~1000℃),斜方辉石开始分解的深度为94km,单斜辉石开始分解的深度为78km;之后,蛇绿岩经历的侵位事件导致辉石发生塑性变形(阶段Ⅲ).蛇绿岩侵位之前,地幔岩曾发生了>50km的隆升,而且,在隆升过程中地幔岩没有发生明显部分熔融(地幔岩因此没有经历明显的岩浆抽提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这是一组穿越时空让人难以忘怀的镜头—— 1990年12月11日。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遭受雪灾,在哈萨克族牧民的帐篷里,他裹着羊皮大衣奋笔疾书。为了抵御摄氏零下30多度的寒冷,他一会搓搓手,一会哈哈气,让冻僵的手指能取暖握笔……在一个星期的奔波采访中,当地哈萨克族群众记住了这个年轻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的萨惹什克锡矿呈脉状产于萨北花岗岩体中。对于这种脉状矿床,成岩和成矿近时性的时间制约是证明矿床与围岩有成因关系的首要证据。萨北岩体由含碱性铁镁矿物的碱性花岗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碱性花岗岩具高碱、低Ca,明显富集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zr,Hf,Nb,Ta,Y)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而强烈亏损Sr,Ba,Eu,属于典型的碱性A型花岗岩。锡矿脉由占绝对优势的锡石和石英组成,受北东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原有研究证实,形成该锡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具高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岩浆水。据此并结合锡矿体的围岩性质,前人认为锡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成因联系。但是,由于分析技术和样品选择上的制约,萨北岩体成岩和萨惹什克锡矿成矿的确切时代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本文报道了我们最近获得的碱性花岗岩锆石IA-ICP-MS U-Pb和锡矿石辉钼矿Re-0s同住素年龄(分别为306±3Ma和307±11Ma)。上述结果表明,萨北碱性花岗岩和萨惹什克锡矿石属于同期地质事件的产物,从而为两者具有密切成因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此外,根据碱性花岗岩的БNd(t)(=+5.0)低于研究区亏损地幔4.5个Б单位,我们认为形成萨北岩体的花岗岩浆不是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而更可能是起源于本区年轻洋壳和陆源沉积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康熙五十七年,在第一次平藏军事行动失败后,康熙决定再次对藏用兵。关于康熙第二次对藏用兵的论述很多,但是对这次进兵的路数问题,各家众说纷纭,不能统一。根据《清实录》等文献,康熙第二次进兵平藏应是三路并进:一路由巴里坤、阿尔泰出发,袭扰准噶尔后方;一路由四川、云南出发,直攻拉萨;一路由西宁出发,护送达赖喇嘛入藏安禅。通过对康熙第二次平藏进军路数的说明,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康熙当时的战略意图和部署,领略康熙作为伟大军事家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六年,蒙古准噶尔部禀报清廷拟派使团进藏熬茶(藏区外喇嘛教信徒表达虔诚的方式),乾隆帝虽应承,但鉴于准部尚与清廷分庭抗礼,藏区藏王与宗教势力正盛,而途中又要经过青海蒙古诸部,故对此进行了顾及多方的周详准备与应对。结果,准部使臣恰入藏而折返,虽出人意料,结果却耐人寻味。本文根据入手档案等,希冀对此事予以深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