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祜族是在游猎生产中崛起的民族,因而拉祜族文化最初为游猎文化。崛起于游猎生产的拉祜先民,在经历漫长历史岁月演进后,最终归宿于农业,创造出拉祜农耕文化。拉祜农耕文化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刀耕火种”的游耕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2007年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页说:“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而人民版2009年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5页说:“(刀耕火种是)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  相似文献   
3.
4.
书名:《把爱传递下去》类型:小说作者:(美)凯瑟琳·瑞恩·海德译者:林伟贤定价:28.0元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这只是一个游戏,因为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一个作业,从而产生了这一连串的反应,这个反应过程是细微的、慢热的,逐渐走到高潮,直至小男孩特雷弗的葬礼上那盛大的一幕,才爆发出这个游戏震撼视听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宾厄姆来到秘鲁南部,跋山涉水,考察古印加帝国的遗迹。他在一个印第安少年的带领下,攀登上一处热带森林密布的山脊,此地刀耕火种的农民正在开垦一片农田,从烧掉植被的林间空隙,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粗野的猿类进化成万物之灵,从饮血茹毛的暴虐变成人性化的仁爱,从刀耕火种的贫瘠落后变成现代的文明发达,其重要标志和力量的源泉就是有理性。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从动物而来但高明于动物,就在于人拥抱理性不分离,唱响理性赞歌,高扬理性大旗,追随理性,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7.
蜿蜒缠绕、旖旎从风,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沿着既定的轨道缓缓前行。阖目沉思,让我们暂且忽略那灿若繁星的文明之光来假想一下,如果有科技的碰撞和照耀.再源远流长的时间.也不过是刀耕火种的一再重复罢了.又有什么意义可言。  相似文献   
8.
一、经典教育之应当 工具,从刀耕火种的“刀”、结绳记事的“绳”,一直到4核6核乃至N核(N)的计算机,无一不是人之器官功能的延伸。随着“装备”的不断升级,人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也不断升级。然而,人的器官外化延伸也不可避免地催生着人的分化与异化。渐渐地,现代人在工具的泛滥与失控中积重难返,只得不断饮鸩止渴,直至完全迷惑自我、迷失在人一手造就的纷扰与喧嚣中。  相似文献   
9.
心诵口传,勒石刻简,手工誊抄,这知识传播的"刀耕火种"阶段,或许还称不上是"出版",而点校错讹,考订编辑,自有学问始,便早已开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版的历史,更多时候其实是印刷技术革新的历史。及至有了雕版印刷,从印制佛经开始到出版各种书籍,人类文明的成果方真正以批量复制的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布。在欧洲,历史则选中了德国人古登  相似文献   
10.
澜沧拉祜族刀耕火种农业正在逐渐消失,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制度(如土地制度)、宗教观念也有可能发生重大变迁。目前我们对拉祜族这个民族及其文化还缺乏详细的资料。2004年到2006年,笔者在澜沧县龙竹棚老寨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其间对拉祜族传统的土地制度做了深入调查。本文试图通过龙竹棚的个案达到认识整个拉祜族土地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