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车丢了,停车场推卸责任某一天,李某骑摩托车去一家医院看望朋友,把摩托车停放在医院的停车场里,停车场不收费,但有专门的保安看管。当李某看望朋友出来取车时,发现摩托车被偷了。于是他以医院停车场应承担保管责任为由,把医院告到法庭,要求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医院则认为,医院没有向李某收取停车和看管费用,亦无看管车辆的义务,不应承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和解协议中应提倡多元化的赔偿内容。建构多元化赔偿的价值依据包括:实现公平、维护公共利益、尊重意思自治。在现实中,发展多元化赔偿应结合履行赔偿历时性长、司法资源投入量大等制约性因素,探求促进多元化赔偿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以刑事政策的形式在检察机关普遍适用,但是刑事和解并没有完全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设计运作.笔者以故意伤害案为例说明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刑事和解的立法必须以实现被害人国家救济基金存在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刑事和解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然而,如果直接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则可能与我国的罪行法定原则有一定冲突。笔者在文中对我国实行刑事和解提出了构想,从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做出严格的限制。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考虑适当的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加害人的犯罪行为深受被害人的影响。不同的被害人心理,对加害人心理的影响程度千差万别;从一定意义上说,被害人心理激发或促进了加害人犯罪动机的形成,并助成了犯罪行为的实施;被害人心理与加害人心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的发展史浓缩了刑事犯罪中两大对立者——被害人与加害人权利的消长过程。刑事诉讼作为被害人能够获得的最后救济手段,它的目的必须是能够惩罚加害人和有效地抚慰被害人。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权的兴起及现代刑事诉讼理论的完备,刑事诉讼离上述目的逾来逾远,我们应让刑事诉讼重新归位,加强对被害人的救济。  相似文献   
7.
侵权替代责任是侵权法法理中的一项独特的责任形式,但我国《侵权责任法》并没有采用替代责任的概念.在学理中,由于对替代责任的界定并没有达成一致,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导致了在侵权立法和学理中对替代责任不易理解的方面.文章通过对侵权替代责任的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分析,对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与侵权替代责任相关规定做出评析,建议统一替代责任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规定追偿权,根据加害人侵权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来确定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8.
论逆防卫     
胡昊  张和年 《金秋科苑》2008,(8):213-213
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有效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可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固有的合法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本文拟从保护加害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提出逆防卫观点,并论证其存在必要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论逆防卫     
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有效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可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固有的合法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本文拟从保护加害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提出逆防卫观点,并论证其存在必要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逆防卫是指犯罪人为免受来自于防卫人正在进行的不当防卫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所实施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的应有合法的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这种状况对于树立科学的刑法理念及公正处理防卫人与犯罪人的罪刑关系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