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午百索考     
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舟之俗,也有挂菖蒲、艾叶,系百索之俗。所谓系百索,即以五色丝系臂,现在民间已少有人为之。事实上,这一民俗在中国历史上是源远流长的。例如,唐代万楚于端午日观看歌舞表演,中有一妓令其心醉神迷,直欲出于生而入于死,《五日观妓》诗曰:"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所谓"五丝能续命",应该是当时  相似文献   
2.
正大家都知道,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十分热闹。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还有一件好玩的事情——立蛋。你的家乡有立蛋的习俗吗?立蛋是我国的传统游戏。早在4000多年前,古人们就有在端午节举行立蛋比赛的习俗。除了端午节,人们还会在春分日举行立蛋游戏,民间就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立蛋这个中国习俗已经传到国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游戏,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正《父后七日》讲的是父亲离世。看电影的中途我哭起来,毫无准备,它说的只是平常事,充满日常的琐细,时而喧哗,时而默然。惹我落泪的情节有两处:一处是女儿在回老家看望父亲和哥哥时走累了,在哥哥的地摊前脱掉高跟鞋休息,旁边卖歌碟的父亲走过来问女儿要不要吃什么,很自然地将拖鞋脱给她,自己赤脚走。父女俩在深夜的地摊上拿着话筒对唱一首《伤心酒店》,歌词说:"悲伤谁人知,痛苦吞腹内。"  相似文献   
4.
每年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季节,蚊蝇孳生,百虫活跃,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所以在古代,端午节也是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卫生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比如吃粽子,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五加酒……几乎每个习俗里都可以找到健康根源。",下面我们就解读一下端午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健康密码。  相似文献   
5.
正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极为深厚的人文资源与民俗风情。从茶馆里的盖碗茶、掏耳朵、唱川戏到沿街叫卖的担担面、糖油果子三大炮、满屋飘香的回锅肉;从幼儿吟唱的歌谣到童戏扯响簧、粘蝉子;从旧时的鸡公车、抬滑竿到贴春联、吃粽子、敬月亮等,都蕴涵着成都古老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2014年5月19日上午,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发行了首套《老成都风情》系列纪念封,让人不禁联想到天府之国独特韵味的历史画面。这  相似文献   
6.
端午粽     
程巢父 《中国文化》2015,(1):111-114
"未吃端午粽,寒衣未可送."這是元人陸泳《吴下田家志》裹的兩句話。一到陰曆五月,即入仲夏,便是"年光佳處惟初夏"、"夏淺勝春最可人"的季候,人們不但卸掉了寒衣,連夾衣也不用常穿了。這日子小孩子最是高興,踺子、得螺早已不玩兒,風筝也已失寵,該是踢皮球、打彈珠,下塘撈蝌蚪,上樹捉知了的時候了。端午節就在芒種、夏至兩個節令之間.  相似文献   
7.
王瑶 《甘肃教育》2014,(22):19-19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万圣节"在中国年轻人中间流行了起来,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恐怕并不清楚"万圣节"到底为何物。那天7岁的小侄子正好要参加万圣节活动,问他这是一个什么节日,他说:"不知道,反正老师说要戴最可怕的面具,穿最吓人的衣服去跟大家一起玩儿。"于是,赶紧百度了一下,告诉他详情: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夜,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次日则举行重大的弥撒仪式,追思圣徒。我想,如今像我小侄子这样被大人带着稀里糊涂过洋节的,在中国一定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8.
9.
李亚妮 《百科知识》2014,(11):53-55
正一说起嘉兴端午,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吃粽子""观龙舟竞渡"的画面。嘉兴的端午不仅注重吃和玩的民俗事象,在服饰和居住方面也很有讲究。端午话服饰从文献记载来看,嘉兴端午的服饰习俗非常丰富。清乾隆《古禾杂识》记载:"芒种,逢壬入梅;夏至,逢庚断梅。又三日为头时,又五日为中  相似文献   
10.
正鸟老师指点江山:端午节我们吃粽子、挂香包、涂雄黄、赛龙舟……本次的微任务是做端午小挂包,小挂包从端午节挂香包演化而来。过去每到端午节前夕,妈妈们会用绸子头和丝线缝制小香包,装着雄黄、丁香、艾草等草药磨成的香料。这些草药虫子们很讨厌,挂香包可以驱赶蚊虫。我们的小挂包比香包容易,孩子们自己就能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