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601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支山水美学 ,由孔子“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和道家的“澄怀味象”发其端。儒家以山水“比德” ,至汉而美感退化。文艺家对山水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是从《楚辞》时代至南北朝 ,有宋玉肇始的赋家山水 ;顾恺之、宗炳等的画家山水 ;袁崧、谢灵运等的诗文家山水 ,呈现为三种类型和三个相衔接的阶段 ,人们终于突破了头脑中“比德”等种种障碍 ,而对大自然山水“情用赏为美” ,并有诗文绘画中再度的审美创造。山水美学经历漫长的发育期 ,终于成型 ,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重要方法。在诗味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诗论家以其卓越的理论创见为定诗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使诗味论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嵘提出的“滋味”说从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语论角度对诗味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时尚搜店     
《大观周刊》2006,(36):78-79
温暖的韩国料理 美啊里;成记靓粥:靓的不止是粥;吃羊味道到羊味道;贵州龙子彪辣子鸡酸汤鱼二店:一心一意的黔味;山西美食尽在晟泰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今年记会前夕,记部让每位记上报一篇过去一年的得意之作。回首曾经的奔波生涯。虽然也打着“本报记”的旗号在报上刊发了数十篇新闻稿件,但自己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中了《“用餐七小件”摆上战士餐桌》(刊军报9月14日三版头条),个中原因,除了此稿是部领导、社领导圈点过的解放军报季度优质槁,更多的则是,自我感觉这篇新闻有点味道。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科普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学这类文章时要让学生读懂知识,读出情味,品析语言,悟出方法,学会表达;通过课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言、知识和精神的有机统一.同时,还可以进行形式的变换,让学生把知识、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新组合、加工,转化为新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让小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地方的民族文化,有益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需要地方的深厚的民族文化营养,而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更离不开少年儿童。将地方的瑶族文化作为校本资源,将地方的瑶族风情习俗作为美术题材,结合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地方文化的研究》,开展"赏读瑶家、描绘瑶家、品悟瑶家"等瑶族文化系列纸箱板美术创作活动,运用美学的原理创新本土瑶族文化,表达了平凡生活中美的创造,形成了美术教学上独具特色的一道"瑶韵"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生态语境下,面对数字技术的发展,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艺术审美特性濒临被消解、被模糊、被遗忘的危机状态,期刊编辑出版活动所展现的美学蕴味存在潜在的损伤。如何重拾、复现、表征编辑出版活动于危机救赎状态下蕴含的深层次、多维度的美学蕴味,如何表征期刊编辑出版活动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尚需洞烛幽微。  相似文献   
8.
“×味”是一种构词能力很强的词模形式,“×”以名词和形容词为主,其语义经历了由表示食物的味道和气味到表示事物内在性状特征的泛化过程,泛化的路径为主体由[+食物]泛化为[+事物],范围由[+外在属性]泛化为[+内在属性],方式由[+感官认知]泛化为[+心理认知],其语义泛化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高梅娇 《新教师》2022,(3):79-80
<正>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品词析句,就是品味好词,赏析、咀嚼有韵味的句子,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行深入交流。笔者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品评,做到“读思达”一味贯通的重要性。这让语文教学不仅有语文味,还能有效建构与运用语言,让语文教学有了思维训练,有了深度。那么,怎样进行品词析句呢?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结合一些课例,试图分析、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同仁们共商榷。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的颁布和逐步实施,迫使初中语文作业必须在数量、方式、形式、内容上都有所改变。针对初中语文作业数量过多,使学生疲于应对;形式单一,学生敷衍对待的现状,语文教师应该落实作业分层布置、创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应该贴近生活,体现语文味、文学味、文化味,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身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