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廖文伟 《收藏》2008,(6):56-57
自末以来,历朝历代皆传承哥窑釉色和纹片,以烧制精美器物,为同宋代哥窑器物相区别,称其为哥釉器物,即哥釉。笔者多年来寻寻觅觅,竞访得明、清哥釉器4件。其中两件连当年主人配置的底座都在,更添了恬淡古香和清雅古色。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爱国者展示的哥窑数码相机以独特的冰裂纹彰显了浓厚的中国风。目前,爱国者哥窑相机在美国市场已经由原来的199美元涨至1999美元。据冯军介绍,爱国者藉此向世人展示了两个翅膀,第一是文化,第二是技术。通过这两个翅膀,爱国者实现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腾飞。  相似文献   
3.
郭薇 《世界发明》2010,(7):70-71
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其中,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尉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青瓷传统有哥窑、弟窑之分。哥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黑胎青瓷,釉面开片,釉质莹润,呈现出独特的“金丝铁线”纹路。  相似文献   
4.
吴树 《收藏》2012,(14):138-142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七。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望野 《收藏》2009,(7):26-31
对红绿彩的认知过程与文献记载 对釉上彩绘陶瓷的关注与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最早对早期釉上彩绘(红绿彩)进行阐述的是许之衡先生,他在《饮流斋说瓷》中云:“本色地加彩盖始于宋,或谓始于明者,非也。  相似文献   
6.
正在书桌上放一件青瓷,眼睛疲劳的时候看一看,赏心悦目。因为青翠的釉色,与绿叶的波长一样,是眼睛最舒适的色泽。这份舒适来之不易,只有经过在黑夜的炉火前漫长等待的人,才懂得它的珍贵。让制作工艺失传700多年的龙泉青瓷重新泛出青翠的釉色,他就是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叶宏明。名瓷的魅力让我们走近叶宏明。在杭州吴山广场南面吴山铭楼的"叶宏明古陶瓷陈列室",满室青瓷,  相似文献   
7.
冰裂竹节洗     
作品以龙泉当地瓷土为原料,竹节造型与哥窑冰裂纹独特的纹片完美结合,厚重而典雅。  相似文献   
8.
龙泉青瓷     
中国陶瓷史上"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龙泉青瓷窑系中的一类产品。龙泉青瓷窑系,是我国制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个瓷窑体系。  相似文献   
9.
何寿松 《收藏》2008,(8):82-82
1995年左右,我在浙江兰溪的一个章姓人家看到一把青瓷提梁式残壶,壶嘴断裂,壶盖缺失,提梁穿口破损。大概是章姓前辈觉得该壶较为名贵,或是祖传物品有纪念意义,光绪戊申年(1908年)曾到银铺用银镶之,底部银皮上有“通议第章,龙最哥窑制”字样,并有一银铺印“久和昌”“丙”。笔者因初涉瓷器收藏,粗略了解哥窑为宋元间五大名窑之一,但至令未知窑址,为陶瓷界一谜。因此一看到该壶底邮有“龙泉哥窑”字样,欣喜若狂,遂以当时半月工资购藏了此残壶。  相似文献   
10.
冰裂竹节洗     
作品简介:作品以龙泉当地瓷土为原料,竹节造型与哥窑冰裂纹独特的纹片完美结合,厚重而典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