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技广场》2003,(2):41-41
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离开伊拉克的4年中,由于全球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开展各种核查工作提供“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商业间谍卫星、超微型传感器、最新便携式细菌检测器和功能强大的雷达系统将大显身手。因此,萨达姆手中如果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它们在这些新装备面前将很难藏身。功能强大的商业间谍卫星可拍摄高度清晰的照片,并精确地反映出地面工厂、建筑和军火库的细微之处。超微型传感器则可连续不断对空气、水和土壤进行监测,寻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蛛丝马迹。便携式细菌检测器能够迅速对各种设…  相似文献   
2.
刘焕成  郭秋萍 《情报杂志》2001,20(11):103-104
论述了日本商人对中国进行情报间谍活动的严峻局面:培养“中国通”和雇佣 中国人搜集情报,订购大量中国报刊以详细了解研究中国,在中医研究和中药贸易中后来居上,日本参观考察团负有搜索情报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的时机,雇用园艺学家罗伯特·福钧乔装潜入安徽松萝山和福建武夷山等久负盛名的绿茶与红茶产区,窃取优质茶籽、茶苗、薰茶所用芳香植物,并偷运中国茶叶专家及专用工具,将一个完整的制茶产业复制到印度喜马拉雅山区,使得中国的茶叶出口一度遭受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本文详尽地揭示了中国茶叶及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这一事件,为茶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本源在中国这一论断提供确凿佐证。  相似文献   
4.
郑丽 《兰台世界》2001,(8):10-11
3月20日,全国首例商业间谍案在南京宣判。这是一起由两个我国饲料机械制造工业中最负盛名的排头兵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一方采取了在对方收买“间谍”定期了解情况和资料,而发展到最后盗窃了对方以400万元人民币从国外引进的一套专有技术图纸档案,其无形资产高达1110万元人民币,此……  相似文献   
5.
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的分水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要回顾和分析微软反垄断案和甲骨文公司“垃圾门”事件的基础上,阐述了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以及经济谍报的界定,强调了竞争情报的合法性和道德性。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必须严格把握这些原则,在市场竞争中正确运用竞争情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是非 《北京档案》2002,(4):10-11
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高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人们在享受网络所拥有的快速便捷和高度信息共享之时,也对网络安全的漏洞防不胜防.用户失误、服务攻击、非法访问、盗取信息、商业间谍、病毒破坏、黑客行为……都使得各色各样的社会信息每时每刻身处险地,"天有不测风云"不再是危言耸听.而令人心悸的莫过于瞬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制造的灾难.例如世界各地的大地震和美国"9·11"事件.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3,(3):40-40,64
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公司。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是信息!为了得到弥足珍贵的信息,很多公司不惜派出商业间谍。在历史上,就有不少窃取商业机密的经典案例。当然,有的也付上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