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817篇
科学研究   18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冀涛 《精武》2003,(1):16-16
在本文中,笔者将试以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的武学思想为指导,对二节棍技法做系统的原则性的综述,力求为广大二节棍练习者提供参考,以便大家能直入核心,掌握技法,并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申永峰 《寻根》2006,(5):80-85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出自《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诗句,描写了2500多年前一对夫妇晨起时的絮语。妻子说:鸡叫了。丈夫说:天还没亮呢。妻子又说:看天空中,启明星多么灿烂。丈夫答道:该去弋猎那翱翔的凫雁了。诗中所说的“弋”,是一种古老的射猎方式。弋射又称作“缴射”、“弋”,简单地说,就是用系着绳子的箭射猎飞鸟,它是以箭矢的牵引把绳子抛射到空中,靠绳子束缚飞鸟脖颈、羽翼的办法来获得猎物。弋射早已失传,不过,考古工作中发现不少与弋射有关的图像和实物,为我们了解这种古老而神秘的…  相似文献   
3.
射自原始社会由于生存的需要产生以后,不断地得以进化,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种进步是伴随着贵族娱乐、礼仪需要、学校教育、军事操练而进一步发展的,并与当时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发展对后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三中指出:“词至方回,悲壮风流,抑扬顿挫,兼晏(殊)、欧、秦、柳之长,备苏、黄、辛、陆之体,一时尽掩古人。两宋词人,除清真、白石两家外,莫敢与先生撒。”评论目蓟立誉的成分,但也道出了贺词众体皆备艺术特色,是值得参考的。贺铸的创作经历了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前后约五十年之久。时至贺铸,词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程伟元"鼓担"购书与《红楼梦》百廿回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程伟元自称,《红楼梦》后40回的一部分残稿是高价从“鼓担”上收购来的。胡适则认为“鼓担”购书事属“奇巧”,并视为程高串通作伪之“铁证”。后40回为高鹗所续之说遂成“定论”。据深谙故都旧俗人士的看法,程伟元购书于“鼓担”,不但合情合理,且属其搜罗佚书必循之途径。胡适的高鹗续书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宋宏 《海外英语》2011,(14):25-26,28
回指问题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语言学各领域对回指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诸多争议和理论局限性。回指的选择和释义涉及句法、语义、语用、认知以及社会文化规约等诸多因素,涉及话语参与者双方和语境的互动。要全面、合理地解释它,必须把相关因素整合到一个理论体系中进行综合考量。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理论整合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共集放大电路输出波形,确定其非线性失真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针对具体电路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本篇拟从三个不同视角对比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篇章内指现象。  相似文献   
10.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缩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