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从本世纪60年代起,地球科学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板块构造的问世及其迅速被国际地学界引用是这场大变革的重要标志。准静态的地球模型已被抛弃,代之以高度活动的动力地球观念;经多年的争论,灾变已被作为地球构造发展的重要质变形式之一。大陆超深钻的出人意外的结果,地壳不同层次间的拆离、大型推覆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发现,使大型再次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依托1:5万哈尔滨市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综合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地区的大地构造分区及活动性断裂,通过对二者的研究.探讨了哈尔滨地区中生代中期以来的地质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大地构造是指整个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大地构造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壳构造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构造运动等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地壳运动,地壳构造的种种论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质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总的发展趋势。随着地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地质资料的大量积厚,有关大地构造的新学说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5.
6.
颜建华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F0002-F0002,F0003
20世纪60年代初,肖序常参加国家急需矿产铬铁矿的项目,结合我国实际,编著了《含铬基性、超基性岩地质构造特征》一书,从大地构造分析出发,对世界主要含铬基性、超基性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做了初步总结;以岩石、地球化学及铬铁矿床等方面资料为根据,对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大地构造阶段含铬基性、  相似文献   
7.
独玉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独玉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中段,其成因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利用岩石化学方法判别及ESCORT专家系统分析可知,独山岩体属于发育在秦岭洋洋壳上的岛弧火山岩,它为独玉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随着秦岭造山带的逐步形成,该岩体在断裂、挤压作用下被抬升至地表,从而形成孤立的岩体——独山岩体。  相似文献   
8.
活化构造成矿理论首先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情况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先后有诸多论文及专著问世,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的地质找矿实践,受到包括Tomson、马加克杨、斯米尔诺夫等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构造成矿学说。随着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人们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国达所著的《活化构造成矿学》一书系统总结了活化构造成矿理论,澄清了某些基本概念,并结合地质实际论述了活化构造对我国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金属矿产的控制作用,是著者毕生心血的结晶。在地质矿探难度日益增大、国家对资源需求日益强烈的今天,尤其具指导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地学专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及亚洲重要造山带花岗岩浆时空演化及成矿背景对比研究”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是为配合国际地质图编图委员会下达的由任纪舜院士主持的亚洲1:500万国际地质编图而开设的亚洲花岗岩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三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涛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和西安地调中心,系统地对中亚、中央、特斯提和环太平洋构造的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补充了部分关键成果,为探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和陆块聚散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I0004-I0005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万天丰教授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共同出版的《The Tectonics of China—Data,Maps and Evolution》(《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于近日在国内外同步发行。这是我国地质学界有史以来涉及全国地质构造问题的、被国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四本外文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