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3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莉 《中国记者》2018,(2):86-87
本文以一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案例,分享了采写体会和经验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样的科学传播才能引导舆论,并被专家和读者认同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
烛心园     
《成才之路》2011,(34):96-97
上海青少年梦想调查:教师居榜首《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梦想种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想当教师,位居职业梦想榜首。(1)环境不同,梦想不同。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上海生源学生平均拥有2.6个梦想,非上海生源则拥有2.2个梦想。而重点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憧憬和设想,他们拥有的梦想数量要多于一般中学学生和大学生,这或许与他们所占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和较为明确的职业方向有关。(2)初三年级梦想最少。随年级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变  相似文献   
3.
生物大分子DNA、RNA和氨基酸、蛋白质中普遍存在的由共价键主要是π键构成的苯环状构象,有效地将宇宙背景中低能正、反中微子汇聚,运用上述双光子引力波产生机制,将中微子能转化为光和热,揭示了正物质世界生物大分子左旋结构与反物质世界生物大分子右旋结构稳定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装置”(简称“飞秒光梳装置”)可用于对时间、频率和长度的超高精度测量,在导航定位、引力波探测,光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项目“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的研究”9月12日通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5.
粒子加速器在经过两年的关闭后,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在三月份重新启动。这台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机器,将以13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重启——相当于当前纪录的两倍。科学家们希望,额外的"火力"能使对撞机发现新的现象,以填补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空白。如果升级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找不到理论预测的许多重粒子证据,目前流行的尚有疑问的超对称性理论可能会失去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6.
(1)论述了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也因此,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无论作为"宇宙暴涨的确凿证据",还是作为引力波的宇宙原初证据,均不一定成立的;其更大的可能性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论述了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2008年发现的疑似暗物质的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可能是已有的Ω粒子。(3)BICEP2望远镜的前述发现有力地支持引力子的单手性,为中国本文作者2012年提出的左旋中微子(中微子震荡不足以证明其非零质量)与引力子可能的一致性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4种力的广义统一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17日,天文学家宣布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B模式偏振。根据暴胀宇宙学模型的预言,B模式偏振是宇宙诞生之初产生的原初引力波留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特殊痕迹。引力波作为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至今没有得到确证,这一发现是引力波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引力波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同时,这一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和暴胀理论,或对今后宇宙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探测到两个黑洞并合时释放出的引力波。这是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被科学界期待已久、由爱因斯坦提出的引力波的存在,标志着人类向破解宇宙诞生奥秘前进了一大步。"时空涟漪"突现身1916年,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又提出引力波存在的预言。这里所说的引力波,实质  相似文献   
9.
逐条分析了《自然》评出的五项前沿实验:(1)寻找外星生命的"蛛丝马迹",(2)看穿手性分子的"镜像",(3)寻找额外的空间维度,(4)捕捉引力波,(5)对千克进行重新定义。得出了前两个实验是近期不可能实现的伟大理想,后三个是将物理学拉向泥潭的谬论。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磁学的许多实验与牛顿理论的矛盾都很尖锐.为此,一些物理学家意识到牛顿理论存在问题以及新理论将必然产生.1905年,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四维平直时空理论),该理论以惯性系之间的洛伦兹坐标变换代替牛顿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因而要求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即"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