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亚波 《出国与就业》2011,(22):134-135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非常注重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淡化小说情节描写,着重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绘画、音乐、色彩等.小说中伍尔夫大量使用了光线和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伍尔夫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一部深入到人的无意识梦幻领域内的长篇小说,《远航》的美学笔触、思想内涵、诗学意蕴较早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趋转的创作风格倾向。通过借助小说的美学叙事追求对作品诗学阈值界定的解读,可以体会到《远航》在运用以统治、霸权为主导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的融合化旅行叙事书写理念。透过诗学阈值的界定视角,在美学与诗学双重统治逻辑的作用下,更能显示出伍尔夫对美学诗艺逻辑的关注和反思以及与作者本人微妙的深度关系。  相似文献   
3.
How Should One Read a Book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名篇,文章从语篇连贯、语境、文体风格等方面对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评析。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女性作家,她在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尤其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的书写,是其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古韵》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清末民初旧式大家族的生活图景,在跨文化的写作语境中想象和虚构了中国形象,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独特气韵。同时,对于如何在西方话语系统主导下求得东方话语的表述权,凌叔华的《古韵》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5.
以乔伊斯的《一片浮云》和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为例,分析了“精神顿悟”和“重要瞬间”写作技巧上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两者皆由外界事物引发,反映人物的心理瞬间,促成人物的顿悟和意识的流动。其不同点在于“精神顿悟”是故事循序渐进过程的必然产物,重在揭示社会背景,而“重要瞬间”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无关,重在抒发个人的人生瞬间感悟。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物传记,只用来描画伟大人物的杰出品性,所描绘的人物像博物馆里的蜡像,不能展现鲜活人物的真实个性。基于此,她应时提出了"新传记"的概念,并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种"新传记"。在"新传记"中,她巧妙的平衡事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创造出能够充分展现传主品性、个性的新传记,这种新的传记正预示着传记文学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7.
借景抒情,是将作者心中的情感渗透到赏景、写景之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或贬地叙述和描写,表达出心中或喜或悲的情。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使语言含蓄,令人回味无穷。柳永的《雨霖铃》就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其中,词人按照时间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其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建立女性自己的写作空间以及建设"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初见规模,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仍旧是当代世界女性主义作家的期盼,而"双性同体"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者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学不仅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更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女性创作传统的国家。曾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作家,如范妮·伯尼、勃朗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成因。伍尔夫认识到性别身份是由社会造成的,是可以质疑和改变的,所以她认为女性写作应当致力于探索女性自身的生存体验,而不要用男性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女性。她十分赞赏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所信奉的“双性同体”的性道德观,她希望在男性的自我实现和女性的自我毁灭之间谋得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