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3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基本的钢结构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着手 ,进行高温条件下钢结构材料的性能试验 ,建立高温下钢材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极限应变随温度变化的力学模型 ,为高温 (火灾 )条件下钢结构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弧形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研究表明,弧形结构的环向应力沿高度方向基本一致,可以简化为拱单元计算,拱单元的支座约束可以用“等效暗柱”来计算;结构两侧温差对弧形结构的环向应力的影响较轴线温差变化的影响更大,控制温度裂缝主要是控制结构物两侧的温差.通过设置滑动层,减小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则弧形混凝土结构可以作无缝设计.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与徐变。研究表明,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干缩与徐变较大。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俞钦钦  王立峰  陈建建  冯利坡 《科技通报》2019,35(12):155-160,174
以垃圾废灰作为改性材料,将其与水泥、淤泥质黏土和水混合成新的复合水泥土材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不同废灰掺量、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量的条件下,研究垃圾废灰水泥土的极限应变以及垃圾废灰水泥土平均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经历弹性变形、局部变形、应力衰减、残余强度等四个阶段。养护龄期早期7~14 d这段时间是平均弹性模量增加的主要快速阶段。水泥掺量的增加在不同养护龄期下对同一废灰掺量水泥土的平均弹性模量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当养护龄期为28 d,水泥掺量为20%,废灰掺量为5%时,垃圾废灰水泥土的平均弹性模量最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二维计算模型进行单桩-承台结构动刚度法检测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实例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到了在单桩-承台结构下,激励荷载幅值对桩基检测的时域曲线及动刚度均有影响,现场检测时应选用合适的锤进行试验;桩基缺陷类型对动刚度法性检测有影响,对于缺陷程度大的断桩、离析桩类型其时域速度曲线出现明显的缺陷反射,动刚度显著小于完整桩;对于缺陷程度小颈缩桩其时域曲线无明显缺陷反射,但动刚度略小于完整桩,现场检测过程中时域曲线与动刚度相结合可更好判断既有结构基桩完整性,并可通过动刚度判断缺陷类型;桩身动刚度值随桩身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加,近似成线性关系,在现场检测时应考虑混凝土强度对动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试验室的材料试验机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问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中心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对现有的一台YEW-1000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的立柱和丝杠以及配套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使试验机的拉伸行程提高到1150mm,对长度在0~900mm的零部件都可以检测,经过实际运转和计量检定达到预期效果,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合理、经济适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由于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内力计算的误差,有时误差还很大。因此,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即把高层建筑、基础和地基三者看成一个整体,并且满足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三者在接触部位的变形协调条件。本文是对"共同作用"的机理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实验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对测量不确定度B类分量的评估分析,我们给出了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率敏感性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对混凝土材料在动荷载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总结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变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临界应变和泊松比的影响。同时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指出了惯性力对混凝土材料动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后指出了目前混凝土材料率效应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金属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美国发明了集束拉丝法米生产金属纤维,30多年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微米级纤维才达到商业应用水平。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机和无机纤维无法满足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金属纤维制造方法及其应用制品,目前全世界金属纤维的生产技术只被几个公司所掌握,金属纤维由于其独特的优异性能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以及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等优点而迅速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