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战国策》的形成史来看,它应有其每一篇的原始作者,有作为其前身的早期结集本及结集人,然后才有了刘向的编辑整理。不过对于上述前两项,后人也是众说纷纭,已不甚了然了。本文综合学者们的各种研究,对它们作了一番清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无论是所排比的史料,还是创作主体罗贯中,都一定程度地打上了《战国策》的印迹。特别在“尚胆”精神、“尚计”谋略意识以及纵横术方面,小说都受《战国策》的影响,而小说中许多虚构的精彩之处,也无不晃动着《战国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共33篇497章。它主要记载纵横家的思想、言行,反映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外交和其它方面的史实。它是战国时代的一面镜子,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和史料价值。其思想内容颇为驳杂,影响较大。正如李梦阳云:“录往者迹其事,考世者证其变,工文者模其辞,好谋者袭其智。依正因为这样,历代对本书的评价才褒贬不一,尤其是它的思想内容,大多持贬责的态度。汉代刘向认为《战国策》是“纵横短长之说”。②到宋代,曾巩则贬之为“邪说”,主张“放而绝之’执明代李梦阳也斥之为“畔经离道之书’吻。清陆陇其更称此书“机变之巧,足以…  相似文献   
4.
秦王要统一,燕国不答应。干般策划之后,太子丹确定了绝密计划和绝佳人选,派勇士荆轲怀揣国之大计前去行刺大国领袖:图穷匕现之际,不及荆轲得手,秦王挥剑砍掉了这个大胆刺客的一只脚丫,站不稳的荆轲靠柱坐倒下去,却也从容笑骂威权……大历史给我们和盘托出了一个悲壮千古的英武故事。但,也有其他版本的荆轲形象,在大同小异之外,更有"爆料",比如《战国策》里描述,当时倒地的荆轲的坐姿为:双腿叉开,自然向前延伸出去,明晃晃地将男性身体的私密之处  相似文献   
5.
逸闻入史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其类型包括:采游历过程中所闻乡人遗老之言入史;访问考察古代遗迹,直接或间接取得材料以补充有关缺失历史信息;从交游者直接获取逸闻材料;将游侠事迹采集入史。  相似文献   
6.
在纵横捭阖的战国乱世中,一批口若悬河的纵横家,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用论辩之法帮助各诸侯国君分析各国形势,做出最有利的判断,以实现他们一统天下的野心,同时也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当论辩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工具的时候,论辩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对女性人物着墨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以反面人物为主,这鲜明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男性作者的性别歧视。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领略到战国时代进步的民主政治,感受到开放的社会风气,甚至被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实张扬的个性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中的策士凭着自己的智慧,在纵横捭阖的斗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然而他们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这主要是由于策士的依附性、策士的高傲性格、策士游说的艰险、策士间的内耗及悲惨结局使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战国策》的说辞所表现出的纵横驰骋,引喻谐调;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巧用寓言,形象生动等三个显著方面来浅析该书中所展现的辞令风格。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上百个成语也是战国时代的一面镜子.从时代背景入手,剖析成语与当时策士心态的联系,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成语反映出策士的人生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展示出策士的风采,闪烁着说辞的艺术光芒,显露战国时代的人本位思潮,蕴涵的科学思想.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以典雅、含蓄、生动、简练而独放异彩,是那个时代语言和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