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刊登<汪晖〈反抗绝望〉的学术问题>一文后,关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教授涉嫌学术抄袭一事被媒介炒得沸沸扬扬.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周>关于该事件的议程设置及其"编者按"进行分析,来考察<南周>在这一报道中的立场和角色扮演,并呼唤对媒介公共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一本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定位,成为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标志和我国期刊界的一个著名品牌,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期刊文化风格,并延续了上个世纪初叶《新青年》、《语丝》、《东方》等著名刊物的文化之风。总起来看,1986年以前的《读书》办刊风格较为平和。1986年以后,《读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沈昌文和汪晖主持《读书》的两个10年间,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点。这两个时期的《读书》办刊风格虽有差异,但《读书》的人间关怀和思想锋芒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对人与书、文学和艺术、历史和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礼乐"是汪晖教授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书中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他看来"礼乐"的关键在于:"礼乐共同体"是中国文化认同的标志,"礼乐思想"在唐宋之际的转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思想的分水岭,唐宋"礼乐思想"的转换形成了中国思想史话语系统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先生的学术生涯中,《"赛先生"在中国的命运——中国近现代思想中的"科学"概念及其使用》一文(以下简称《赛先生》,亦视行文需要简称"汪文")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该文最初发表在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学人》集刊(汪晖本人为该刊三名主编之一)第一  相似文献   
5.
汪晖近期鲁迅思想研究涵摄了启蒙、文学、革命这三个在20世纪具有根本性的议题。其思路既延续着《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又与早年著作《反抗绝望》遥相呼应。通过对"正信"、"本根"、"心声"、"内曜"以及联系这些名词对鲁迅文学的解读,汪晖触探到了鲁迅思想坚实的内核,发掘出了内在于中国历史的现代性主体。现代性主体的展开最终呈现为"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的悖论姿态。  相似文献   
6.
鲁迅研究奠定于中国革命时期,在1980年代形成了之后的第二次高潮.1980年代王富仁研究模式取代陈涌模式意味着中国启蒙主义在鲁迅研究界终结了革命文化对鲁迅的权威解释.启蒙主义使用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概念来描述鲁迅的反封建思想,回避了鲁迅与中国社会进程的诸多研究课题.1980年代钱理群的鲁迅研究主要通过<野草>等文本呈现了鲁迅的心灵世界.对鲁迅的"中间物"思想的阐释构成了1980年代鲁迅研究历史的重要环节:鲁迅研究框架由启蒙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提出了启蒙主义无法包容的价值命题,汪晖、王晓明等研究者通过对鲁迅的阐释揭示了1980年代的认同危机,但现代主义的提问方式无法与鲁迅研究历史形成有力的对话,也无法结合中国社会变动与发展来讨论鲁迅的思想,最终现代主义以对鲁迅的否定和对价值问题的简单解决终结了1980年代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