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27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1187篇
教育   110597篇
科学研究   24345篇
各国文化   235篇
体育   3855篇
综合类   4371篇
文化理论   1379篇
信息传播   19038篇
  2024年   605篇
  2023年   2611篇
  2022年   2111篇
  2021年   2186篇
  2020年   2273篇
  2019年   2402篇
  2018年   1219篇
  2017年   2242篇
  2016年   3148篇
  2015年   5451篇
  2014年   11915篇
  2013年   9656篇
  2012年   11222篇
  2011年   12590篇
  2010年   10997篇
  2009年   10947篇
  2008年   13228篇
  2007年   10644篇
  2006年   8306篇
  2005年   8008篇
  2004年   7104篇
  2003年   6748篇
  2002年   5547篇
  2001年   4605篇
  2000年   3094篇
  1999年   1100篇
  1998年   721篇
  1997年   598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406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311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与式政策制定是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参与者、民主决策方式等“去政府化”情景。文章基于海关总署在全国推广的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研究在“有为政府”情境下参与式政策创新的深化过程。文章提出:(1)在中国的“有为政府”情境下,仅仅通过开放共治环境,并不会实现参与式政策制定的纵向深化,治理链嵌入才是参与式政策创新实现纵向深化的直接动因;(2)治理链嵌入是市场主体向治理主体嵌入的过程,通过目标和行为嵌入,政策创新的参与者间合作更加紧密,不同主体的专业优势有效发挥,促进了参与式政策创新的纵向深化;(3)市场主体通过治理链嵌入促进政策创新,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创新的政策内生过程,通过提升政策供给的精准性,从而实现外部政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相互赋能。文章对于参与式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有为政府”情境下参与式政策创新的实践都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博 《陕西教育》2021,(2):41-42
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专业学科知识本身所具备的拓展性,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的交互性综合考虑下所采取的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经济学专业为例,经济学专业包含多个方向,但若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经济学专业知识内容讲授,这很难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尤其在现代开放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本文以开放经济环境为出发点,以经济学专业教学为载体,针对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注意要点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小学阶段,尤其低年段的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学习,心智尚不成熟,进入写作阶段后,很多学生词语贫乏,写句子、写片段时常常无话可说,苦于凑字数。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慢慢丧失写作兴趣,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还没有真正形成,可塑性较强,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在进行低年段的写作入门教学中,除了在教学策略上加以改进,教师还可以尝试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运用"登门槛技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模式不够科学、教学学术化现象严重等。在新形势下,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和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及时向应用型转变。总结说明了高校社会科学课程教学的地位,分析了高校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新形势下高校社会科学课程如何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