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7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早在1958年,就曾有人提出了白云鄂博铁矿属沉积成因的看法,此后在经过科学院地质所和贵阳地化所的研究。大多数人认为应属于沉积——热液交代变质铁矿,本文对前人有关资料略作归纳,以进一步论证白云鄂博铁矿的沉积——热液交代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 Ar/^39 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癍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 Ar/^39 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 Ar/^39 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熊耳山前河地区金矿是熊耳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矿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区。该金矿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以深部幔源为主,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以熊耳山前河金矿为例,搭建区域成矿的二维地质模型,分别进行稳态与瞬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合理的岩体和断层参数条件下,来自岩浆的高温成矿流体沿断裂带流动,加热断层及其围岩,可以达到成矿需要的温度和压力。热液成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液在断层带中流过携带的物质和热量。流体传递的总热量与断层宽度、热液源头的流体温度压力、断层渗透率的大小等有关。断层渗透率越高、源头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断层内的热液流速就越大、平流传递的热流密度就越大;在同样热流密度下,如果断层越宽,则传输的总热量越大,更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达到在特定压力下利于金矿生成的温度,形成金矿。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由于断层带的渗透率可以变化几个数量级,它的影响尤为显著。当断层渗透率较低时,前河地区热液成矿系统达到稳定的适合成矿条件需要~1 Ma;而断层渗透率较高时,只需要千年尺度就可以达到稳定的适合成矿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5.
辽宁义县地区的岩浆期后充填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的成矿质量与构造的型式和性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证实,构造性质控制着形成萤石矿床的规模和质量。构造既是成矿热液运移通道,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效的成矿贮矿空间。背斜构造成矿最好,成群出现近于平行的压扭性断裂构造破碎带次之,这两种性质的构造均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萤石矿床。而张性(张扭性)构造破碎带中只能见到规模较小的萤石矿化。  相似文献   
6.
经综合对比辽东尖山沟金矿区与小佟家堡子金矿区,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成矿相似度,矿床成因均沿不同规模断裂构造上侵的含矿热卤水混合(渗透)大气降水形成中低温热液,于大石桥组上部大理岩、片岩、变粒岩或与盖县组片岩互层过渡带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金矿床。两者同处于尖山子断裂下盘附近,空间上属于同一套岩石组合序列,具备建立(描述性)地质找矿模式条件,本文重点围绕尖山沟金矿区从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进行论述,结合前人对辽东金矿床研究,建立辽东中低温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金矿床描述性(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石匠山次火山热液型铜矿的矿体主要围岩为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质砂岩与凝灰岩,矿床成因是: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质砂岩与凝灰岩在沉积成岩时,其内含有铜,在次火山热液作用下,使岩层中的铜活化,进入热液,并随热液迁移、富集成矿。又受后期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使铜再次富集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阜蒙县杨家店萤石矿位于内蒙地轴的东端,区内出露岩石为中元古界长城系魏家沟岩群(Ch-Jx W),中生代花岗岩(r5)。本文通过对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说明了此类型萤石矿的找矿方向及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水下机器人到深海潜水器,尽管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日前指出,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赶不上月球,甚至还不如火星。世纪大海啸警告我们,从海底的地震源区到热液活动区,都亟须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汪品先院士在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2004科技中国》中指出,20世纪地球观测最大的技术进步在于遥测遥感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但其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和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而隔了平均3800米厚的水层,大洋海底难以成为遥感技…  相似文献   
10.
于家沟金矿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松辽沉降带,矿床赋存于中生界白垩系上统义县组火山岩。通过对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说明了此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