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经济中的生产过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需求约束型经济 ,生产相对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但它并不就一定会引发经济危机。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出现生产过剩、需求不足并不奇怪 ,也不是偶然的。所以 ,中央才明确扩大需求、开拓市场是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但是 ,我国在低水平上出现生产过剩 ,这又具有特殊性。是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不合理消费体制、消费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因此 ,我们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策 ,才能刺激需求 ,缓解生产与需求的矛盾 ,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不受抑制的恶性竞争导致生产过剩,经济停滞,价格长期下落,资本利润严重下滑,以致净投资无以为继。于是企业寻求组织创新。这就有了普尔、托拉斯和企业横向和纵向兼并联合。新公司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对抑制恶性竞争、稳定价格、提高效率和刺激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物·观点     
"内地楼市不可能发生大规模价格战。中国房地产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过剩、存量很大。土地的存量多,在建工程的存量多,建好的商品房的存量也很多。所以,目前的房地产政策要促进消化存量,刺激消费,而不是再给开发商过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全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理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占有特殊的地位。经济危机的周期发生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对于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均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美国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本次危机的观点的综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问题上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持续性的生产过剩;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资本主义克服自身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矛盾出发,讨论金融化的趋势和危机传导机制;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金融危机具有全球视野,并以此分析金融危机通过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对全球资本积累体系造成的影响;第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金融危机批判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分析新自由主义否定自身的趋势.总之,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金融危机问题上完整和充分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优势.  相似文献   
6.
无效供给,产品创新与两种类型的生产过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给和需求具有平衡的内在可能性,但这种平衡可能性在下述两种条件下会遭到 破坏:一是储蓄大于投资;二是某种产品的供给量大于社会需求的绝对饱和点或相对饱和点。.前者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性生产过剩,后者导致无效供给性生产过剩。解决前一种过剩的方法是刺激需求;解决后一种过剩的方法在于社会维持足够高的产品创新速率,从而保证有足够的产品更新速度以及生产与消费“宽度”的及时拓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因此,2007年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新体育》2012,(8):111-111
眼下因同质化所带来的生产过剩,会促进行业企业展开更深层次的竞争,从而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品牌集中度,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未来之光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相似文献   
10.
第三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一个小说生产过剩的时代。新世纪以来,小说的生产量持续居高。到2005年,长篇小说出版就接近一千部,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长篇小说年”。中短篇在报刊上发表的就数以万计了。这种统计还不包括网络上的小说写作。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中国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小说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