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教育   11913篇
科学研究   3954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915篇
综合类   701篇
文化理论   79篇
信息传播   195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1730篇
  2013年   1402篇
  2012年   1446篇
  2011年   1636篇
  2010年   1346篇
  2009年   1309篇
  2008年   1501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735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切实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破解传统教学"高负荷、低效益"的教学困境,我校历史教研组提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分模块——团队教学模式,并在我校2016级学生中抽取一定班级进行了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4.
林仁光 《上海集邮》2003,(10):i001-i001,i004
近年来,一种新的电话卡族--密码电话卡,横空出世,在卡坛纷纷登台亮相,令业内外人士刮目相看。全国信息产业界的各大集团总公司及其各省、市、自治区乃至各地、市、县(市)的分公司,无不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名目繁多、内容丰富的密码电话卡,为卡坛增  相似文献   
5.
郭小平 《声屏世界》2003,(11):38-40
安徽卫视的《记者档案》定位独特、品位较高,展示了镜头背后的镜头,挖掘文字背后的新闻,展现声音之外的故事,凸现了视角之外的视角,在电视人物谈话类节目中展示了其生存逻辑和独特的内容处理模式。并以“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方式,实现节目主持人与栏目的良性互动,为栏目的品牌效应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平等和互动的追求,不仅是《记者档案》为克服该栏目对“旧闻”的重复、走出谈话类节目的窠臼的成功范例,也给其他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定位与栏目策划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模本。  相似文献   
6.
加"0"问题复杂性探究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问题复杂性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龚志红 《湖南教育》2002,(14):53-53
诵听法。在诗歌、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诵听法,就是将“听人读”与“自己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各种感官获得记忆效果。诗歌的音韵、节律的美感与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由于语言即逝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提取要点,迅速领会。这样,诵听结合在刺激学生大脑的反映速度、促进阅读时对信息的快速筛选、理解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我一般是让一组同学朗读,其余同学静听。或者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静听。学生朗读时尽量不看书,颇似电视播音员。这…  相似文献   
8.
角部的侵分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03,(13):68-69
  相似文献   
9.
论合喻     
合喻是以一个主导喻象为核心,由诸多比喻类聚而成的复合式比喻系统。它是作者根据自己 所(?)集的同类比喻的例证,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开发出的一个崭新的喻种。文章根据合喻结构组合的不同特 征,将其分为总分式、分总式和并列式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期由著名的中国边疆史地学家何秋清考证发人曾定居吉林省辉发河流域以来,近人陈汉章等相继研究并著文认同,郭沫若等则以发人即貊人或秽人而否定了发人的存在。其研究成果散见于《王会篇笺释》、《周书后案》、《管子集校》等书中。国外也有同样的分歧意见。拙文将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略抒己见,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