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堂家讲德里达》收录了作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研读德里达的心得,主要内容包括德里达的为学的人生、文学之思、信仰与知识、法律的悖论等。汪堂家,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外国哲学》(丛刊)副主编。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2.
“生命政治”论的隐秘线索: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近十几年来,生命政治已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关键词,乃至在欧陆思想中形成了一个“生命政治的转向”.生命政治论惯常被追溯到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本文则将它再往上推半个世纪.从20世纪20年代的生命政治的“史前史”入手,这个研究旨在揭开一条思想史上的隐在线索.尽管福柯与阿甘本是生命政治的两个核心思想家,但他们在学理层面的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承继与发展关系,相反充满着深层次的对立与抵牾.只有从生命政治的“史前史”出发,才能疏理出生命政治论发展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3.
纳粹问题,是海德格尔的研究者和承继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具有独特眼光的解构大师德里达从精神入手,沿着海德格尔与西方传统精神之间的断裂和欲说还休的牵连,深入海氏思想深处找到火焰和灰烬的纳粹隐喻,用海氏的哲学文本反抗纳粹主义。德里达发现海德格尔的经过沉默和引号净化后的精神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火既包含了善的因素又包含了恶的因素,火焰燃烧过后带来灰烬,一如纳粹引燃的战火和集中营里的大屠杀。然而,德里达对海氏与纳粹的关系采取的这种既谴责又宽容的态度,在引起我们深思的同时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警惕。  相似文献   
4.
希特勒的“红颜知己”。她是世界电影史的传奇。说到世界电影史,提及纪录片,就无法回避里芬斯塔尔。莱妮·里芬斯塔尔,生于1902年,死于2003年,可谓长命百岁。她去世当年,在中国艺术界和思想界都引起过热烈讨论,不仅因为她是位曾祖母级的世界著名电影导演,更因为她最杰卅的影片乃是为纳粹主义极权统治而拍摄。  相似文献   
5.
德国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纳粹党”,长期被译为“国家社会主义”,“国社党”,那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正确的翻译应当是“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党”。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32):86-86
《希特勒与纳粹主义》;《穷人的银行家》;《我的儿子贝克汉姆》;《梦想与现实》;《律师会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29年至1933年,流亡于土耳其的苏联政治家托洛茨基对正在兴起的德国纳粹主义展开了广泛的分析,严厉批判共产国际和德共的极左政策,认为德共只有同社会民主党工人结成联合阵线进行斗争,才能避免希特勒登上德国政权。他预言,如果纳粹分子取得胜利,就会全面取缔一切工人组织,重新武装德国,发动对外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灾祸。托洛茨基的批评和建议没有被共产国际和德共接受,导致工人阶级一直处于涣散状态,纳粹党通过合法手段取得了政权。  相似文献   
8.
大家已惯于对希特勒纳粹暴政的谴责,但很少有人把纳粹暴政同德国化联系起来研究。纳粹暴政之所以出现在德国,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掌士叶,且一呼百应,除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德国化的特殊性更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德意志历史上寻觅到相应的化渊源,尤其是从德国一些名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历史学家特莱奇克、斯宾格勒,甚至音乐家瓦格纳的思想中,我们都隐约听到了纳粹主义的鼓噪。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就是德意志化糟粕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魏玛共和国时期,右翼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在社会和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保守革命”。他们在非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疯狂反对共和国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议会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鼓吹建立一个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和道德上统一的新帝国。新保守革命构成了纳粹主义的思想来源,右翼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实际上扮演了魏玛共和国掘墓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一、德国文化传统 德意志民族给世界奉献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者、大文豪、艺术泰斗和科学巨匠,堪称世界民族之林中的文化民族。但是,恰恰在德国也产生了希特勒和纳粹主义。为什么德国文化中会出现这样一个悖论?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德国形成了哪些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