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搜集峻德、兴安、南山等七个矿区钻孔柱状剖面,对其沉积相及地层层序分析研究,建立了鹤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城子河组及穆棱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鹤岗矿区中部新陆矿、南山矿地区为聚煤富煤中心。并从古气候、沉积环境、古地理、古构造四个方面分析鹤岗盆地控煤因素及聚煤规律,指出冲积平原发育的沼泽相及湖泊三角洲相为本区最佳聚煤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区域地质、区内地质构造以及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等方面入手,对绥滨盆地内部的城子河组含煤地层进行沉积聚煤规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预测城子河组含煤地层的找煤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走向、倾向上可采煤层变化特征及富煤带、聚煤中心的分布特征,简述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煤层延周边发展,浅部煤层薄,中间煤层较厚,向深部有变薄的趋势,富煤带主要在西、南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丰宁青石砬勘探区多年资料,从区内构遗古地理,舍煤性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富煤规律,并指出外围地区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5.
盆地的聚煤作用能很好的反映煤层的分布特点,通过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盆地演化、古地理环境系统分析,研究盆地的聚煤作用及煤层分布特点,对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煤方法及开采工艺的确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伊敏组地层属盆地演化晚期的"淤浅沼泽化"阶段的产物,其聚煤特征表现为北浅南深,其中水退体系域时期的扇三角洲的扇间泥炭沼泽及湖泊的泥炭沼泽化地带为聚煤的有利场所。凹陷中心易出现厚煤层,由凹陷中心向盆缘煤层数渐少,且常出现变薄、尖灭、合并现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舒兰盆地的具体分布情况与地层构造演化特性,对舒兰盆地的聚煤规律做了相关的探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建设急需大力勘查、开发煤炭资源,并需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煤田地质工作者,我被从基础地质教学科研工作调到煤田地质教学岗位上,在原北京地质学院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并在国内首次开出《煤田地质学》和《中国煤田》课。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剖面、钻孔岩心宏观沉积相分析及岩相类型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根据各类岩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及在平面上的分布,识别出障壁-泻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及其多种亚相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垂向沉积序列。其中障壁岛-泻湖沉积相发育于本溪组—太原组中下部,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于太原组上部—山西组,河流沉积相主要发育于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湖泊沉积相发育于双泉组。研究区总体上沉积环境有从海到陆的演化过程,古气候有从温暖潮湿到相对炎热干燥的变化,聚煤作用发生于气候温暖潮湿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在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及双泉组沉积期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区内聚煤作用停止,没有发育煤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露头、钻孔岩芯观察与分析,根据岩石组合、沉积组构等特点,识别在拱煤矿各种沉积环境并对其内部构成进行详细描述.进而从成煤环境与古构造两方面阐述了在拱煤矿的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