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涛摄 《新闻窗》2014,(5):F0002-F0002
家住贵州省黎半县肇兴侗寨的陆根卫,从小就喜欢在山坡上用木棒、树枝搭房子玩,他最喜爱的就足家乡的木结构建筑。他初中辍学后开始学习木工活,后跟随村里的陆文礼师傅学习鼓楼、花桥建造。  相似文献   
2.
李小永  赵振斌  李佳乐  张熠 《资源科学》2021,43(5):1051-1064
从空间角度揭示旅游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可为深刻理解社区现象或问题提供参考。本文选取肇兴侗寨为案例地,通过2013年、2018年2次实地调查,采用参与式制图和半结构访谈获取一手数据,运用景观价值理论和质性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居民视角的景观价值变化探索社区旅游化在空间上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①肇兴侗寨社区旅游化的过程包括社区生活功能主导、社区生活功能与旅游功能趋衡两个阶段。旅游化使得社区空间的观赏性和商业性增强,对居民生活的服务性和社会支持功能有所减弱;②社区旅游化表现出非均衡性的空间特征,标志性景观的旅游化程度高,旅游发展重点区域从鼓楼转变为侗族大歌演艺中心;③居民视角的旅游化过程是一个社区生活不断为旅游发展让步,旅游功能空间演变为强势空间,而社区生活功能空间逐渐变为边缘空间甚至消失的过程。居民视角社区旅游化的空间演变研究为全面深入认识旅游化现象提供来自社区内部的观点,为社区变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学随笔》2013,(12):F0004-F0004
肇兴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南部,侗、苗、汉、水等民族聚居,其中侗族人口占95%。肇兴民族风情浓郁,有吉尼斯世界之最——肇兴侗寨及鼓楼群,有全国唯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堂鼓楼等众多旅游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县高友侗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的侗族百家宴、侗族大歌表演等原生态文化已成为三江县高友侗寨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高友侗寨原生态民族文化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的冲击。有关部门及高友侗寨应采取措施保护独特的旅游资源,依托原生态侗族文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走一条原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有关人与自然相互冲突的严重问题。当人们被动地聚焦于生态环境已经严重遭到破坏的地方并深入探讨解决之道时,人类学学者却从文化与环境的互动方面,通过参与观察,试图发现即将导致环境失衡的某些不明显的但破坏力很强的文化因素。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学的这种发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黄岗侗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举行的"喊天节"是侗族历史文化的产物,它与侗族《创世款》中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有着深厚的渊源。"喊天节"中的祭祀、祈祷和共同饮食等仪式揭示出侗族文化的泛神论信仰,保存着浓郁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从象征人类学视角观察这一节庆仪式,能够发现它以强调共同祖先崇拜的方式构建着族群文化的自我认同,并以"洁净"观念与行为表达出侗族民众在精神层面有安全与愉悦等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7.
贵州占里侗寨以独特且神秘的人口生态景观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并因其神秘性持续外溢而成为旅游者青睐的对象。在旅游开发之前,占里侗寨是依靠传统款约与传统文化共同维系的社区生态共同体。随着旅游开发的逐步深入,在新旧思想的交织下,占里侗寨已从原来的社区生态共同体转变为复杂多元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个社会共同体内,传统款约有打破也有坚守,生活方式有改变也有保留,文化娱乐有变异也有传承,传统组织在解体的同时又得到重构,经济来源也从相对单一而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象征是文化符号的重要功能之一,与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南部侗族供奉的神灵“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历史流变中衍化出完整的“萨文化”系统,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探讨黎平县六甲侗寨的“萨”文化,分析其所包含的象征意义,以更深刻认知侗族“萨”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的家乡施秉位于云贵高原,有“中国漂城”的美誉,被国际旅游组织确认为“返璞归真”类旅游资源,虽然“地无三里平”,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却孕育了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0.
农技协在苗乡侗寨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银 《科协论坛》2009,(11):45-47
黔东南是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9%,其中苗族42.1%,侗族31.9%。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多,地处边远偏僻山区,文化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经济仍入不敷出。1994年中国农业专业技术协会 《章程》颁发后,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2003年,黎平罗汉果专业技术协会首家在我州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