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光斌  严鸣  尹霞 《体育科学》2002,22(6):120-123
本文以参加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8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过滤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不突出等。  相似文献   
2.
对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运会女子铅球第一名李梅菊和第四名张春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影拍摄和三维录像解析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出准备阶段人球系统的加速下落和制动与最后发力阶段铅球提前离颈两种技术动作的改进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新的解释,使之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更清晰;以新的评定方法评定鞭打动作和超越器械动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李玲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水平分速相对较小,重心腾起角增大;过渡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对一、二级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旋转技术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二级水平男子铅球运动员完全能够掌握旋转技术,合理使用此技术能够取得较背向技术更为优异的铅球运动成绩,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旋转技术的生物力学优越性,为国内男子铅球运动员学习、掌握旋转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电技术专家黄尚廉教授逝世。这一年,曾在他的影响下,踏进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朱涛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正式进入科研的殿堂。生命有时如同四季的轮回般,充满了承接与交替的美。在黄尚廉教授的影响下,志在成为科学家的朱涛,如今继承了前人的遗志,继续在光电技术的道路上前行,感受光学的美,创造光学的美。  相似文献   
7.
背向滑步掷铅球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比较大的运动项目,教师只有掌握多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辅助性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背向滑步掷铅球的教学任务。下面介绍一些辅助练习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集体教学模式与系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并将集体教学模式应用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结果表明,集体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自我教学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男篮在身体接触情况下背向进攻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NBA总决赛、奥运会队及CBA比赛某些场次的背向进攻方式,脚步动作,投篮方法等研究,指出我国国家队和甲级队在比赛中有身体拉触的投篮次数占总数的比率少,对抗投篮得分占总得分的比率较低,队员主动进攻能力差等问题,为篮球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现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等,主要从该阶段身体部分环节及器械的速度特征和相关技术参数两方面进行分析.结论,(1)过渡阶段马乔的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但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较小,其主要原因是上体过早抬起,导致超越器械姿势不充分造成的;(2)过渡阶段时间明显偏长;(3)不能形成良好的制动和左脚支撑,影响了完整技术的速度节奏和滑步冲量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