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学好一门外语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特意将说(口语表达)和写(书面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说促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随着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词汇逐渐增多,我便思考"为什么不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土语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等。胶州话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胶州秧歌在300余年发展历程中,不仅是一项文娱活动,更是在发展中形成了胶州秧歌文化,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男刚女柔、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和“抬重落轻走飘”“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蹈风格蜚声海内外。该文全面分析了胶州秧歌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1)文化主体困境,包括职业传承人与专业传承人的矛盾、追求理想与现实生存的矛盾、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2)文化环境困境,包括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城镇化与乡土文化的矛盾;(3)发展传承困境,包括保护与创新的矛盾、文化自觉与自决的矛盾、破与立的矛盾。该文旨在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摆脱困境、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胶州六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取胶州六中9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对胶州六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此来了解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方式以及场地使用数目,进而全面掌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找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最后逐步了解胶州六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查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胶州三中学生篮球课学习兴趣、动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了BT代建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对于BT模式实践和应用的探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秧歌,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胶州秧歌在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舞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胶州秧歌,了解山东文化,引领优秀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新兴的"国学热"等现象,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端正了以往"崇洋媚外"的文化态度。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得以在中华儿女中一代一代地流传。文章将以胶州秧歌为例,浅谈原生型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生长栖息的地域特点、地方特色,造就了它独有的文化大花园.你若是正月里来到山东,必会置身于秧歌的海洋中……山东秧歌风格多样,很是流行,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扭那么一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还属"胶州秧歌"海洋秧歌"鼓子秧歌",这三种舞蹈被当地人称为"三大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0.
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也是老百姓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它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跷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之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的形态,是人体在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的流程.一般地说,这种曲线是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在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一种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本文就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态特征及这一体态在秧歌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