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合并急性左心衰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质量与其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37例脑卒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护理回顾分析,认为护士及早发现,应急反应能力强,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密切的病情观察,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合并急性左心衰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知信行(KAP)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知信行问卷的总体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延续护理干预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知信行功能康复起到治疗作用,纠正不当的生活行为,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抑郁患者经过渐进式阻力训练后患者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方法 将11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55例)实施常规神经内科的护理措施,实验组(n=5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阻力训练干预。分别在第4、第8周采用匹兹堡失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睡眠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4周、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得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8周后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干预8周后的疗效。结论 渐进式阻力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临床上可作为辅助治疗或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Opalski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提升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治效率。方法 详细分析1例高原地区发生的Opalski综合征的临床、检验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检索总结33例特点。结果 33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在26~86岁之间,男性22人,占比66%,女性11人,占比33%.临床表现中为偏瘫100%、感觉障碍78%、眩晕66%、恶心呕吐45%,被发现的体征中Horner征48%、babinski(+)39%、眼震21%.影像学表现中延髓及高颈段梗死81%,小脑、枕叶梗死占27%,PICA或椎动脉闭塞或狭窄54%,椎动脉夹层12%.结论 Opalski综合征常表现为偏瘫、感觉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中常见Horner征、眼震等,并非所有患者都存在babinski(+),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相关临床特点,早期识别并给予血管再通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技术在西藏地区对神经外科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拉萨市人民医院的55例神经外科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使用ICP监测)与对照组20例(未使用ICP监测)两组。通过ICP监测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甘露醇脱水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ICP监测能更快、更准确、更早判断患者术后脑梗塞发生率,可以避免重复用药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从而减轻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及经济负担。结论 ICP监测对出血性卒中的手术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值得在西藏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水平和康复技术的发展,经过正规的医疗及康复治疗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可恢复步行功能,但仍有至少1/5的患者会遗留足下垂、内翻等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步行能力进一步改善.并且患者回归家庭后,因为缺乏专业的康复治疗,踝关节功能障碍往往进一步加重.所以采用何种手段能延续患者回归家庭后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旨在对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特点、机理、评价指标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居家康复现状做一简单总结;同时对动态电刺激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可用于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居家康复治疗.为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居家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心理护理上强调护士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温柔,医护配合;不能进食者72小时后应鼻饲营养丰富的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观察血压,勿使降压过度;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以防止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后,即行早期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8.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余敏  郭静  顾忠 《大众科技》2014,(3):35-36,4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得到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该地区脑卒中发病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气压、温度、相对湿度等8个环境因素与逐日脑卒中发病人数的回归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运动疗法,探究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运动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鞍山市长大医院康复科30例发病4-12周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后疗效对照,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定,比较老年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达到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