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17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对自旋航天器-欧拉陀螺的稳定性分析,全面阐叙了里雅普诺夫直接法定理,KTC定理,按首次近似判别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定量,以及劳男一赫维茨判据,着重归纳,癖结了其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林 《百科知识》2002,(11):45-46
人们利用航天器中的失重(有时称为“微重力”)条件,制造出具有理想球形的滚珠,冶炼出不同密度组分均匀的合金,生长出结构完整、不含杂质的大尺寸单晶,加工出薄如蝉翼的金属膜和细如头发的金属丝,提取出高纯度的生物药品,开辟了空间材料加工和空间生命科学等新的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领域。我国返回式卫星多次搭载空间材料加工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特  相似文献   
3.
王腾蛟 《百科知识》2003,(11):11-12
“神舟” 五号飞船载 人升空,中 国是全球第 三个把人类 送上太空的 国家,这既 标志着国力 的强盛,也 意味着我们探索地球之外的星球的开端。而人类探索太空有哪些利弊,又克服了多少困难呢?  相似文献   
4.
自美国先后发生"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之后,航天器的安全性就一直是关系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在设计中的美国新一代航天器"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船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安全性较现在的航天飞机提高了10倍,如果飞船在发射过程中发生意外,地面计算机自动系统可以使宇航员乘坐的载人太空舱自动弹离飞船主体,从而大大增强宇航员生存的机会。按目前的计划,总价值达5亿美元的"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船将于2013年进行试飞。  相似文献   
5.
《宁夏教育》2007,(12):41
有中国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研制“摇篮”之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0月8日在北京宣布,自今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确立为“航天日”,以促进全社会更多了解和关注航天,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特殊训练,增强体力和生理功能以及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如指掌,使其能在空间飞行环境中顺利地完成任务。不过,上太空并不仅仅是宇航员的"专利"。随着航天技术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于9月29日21时16分0秒,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照计划,在天宫一号升空2个月左右,再发射无人飞船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完成我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天宫之吻”。那么“天宫一号”究竞属于哪种类型的航天器,它与空间实验室有何区别?与神舟八号进行交会对接的目的是什么?天宫项目与国外同类航天项目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知     
《考试》2011,(12):32-34
11月3日凌晨1时40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随后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最终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他于1937年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是农民的儿子。童年艰苦的生活,使他产生了一定要走出农村成为一个工程师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理想,他只有好好读书,埋头苦学。终于,在195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攻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大学期间,在党的精心培养下,他被评为三好学生,  相似文献   
10.
资深航天专家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中国不可能再重蹈美国研发“航天飞机”(又称穿梭机)之覆辙,已启动研发第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它将是超越美国“航天飞机”水平的航天运输系统,但尚不能达到“空天飞机”的技术水准。预计中国第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可在2020年左右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