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辽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生业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辽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谱系清晰,考古学文化主要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辽河上游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史前时期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并存的经济形态。与西辽河上游地区相比,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仍然是采集、狩猎,农业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的生产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阶段,生业方式以农耕生产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阶段,已经处于农业生产阶段,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农作物布局在中原地区已经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西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的第一、第二级阶梯面的过渡处,即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及冀北山地和西辽河平原多样地貌形态的衔接处。近代以来,由于水患的不断侵袭,严重影响了本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本文进一步从社会各界救助角度来研究,这不但是救助行动,也是社会和谐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所在。当然,提出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期不断借鉴经验,达到更好地防治及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史传说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故事,但是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依据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结果来撰写。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誉为是为中华民族修家谱的盛举。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西辽河上游考古学文化时期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表明:文明繁盛的时期往往是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暖期.人类文化的兴衰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本区曾先后出现过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中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原始农业不断发展和扩大与全新世大暖期适宜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气候的恶化导致了红山文化在极盛时期突然中断和夏家店下层发达的农业文化被夏家店上层的畜牧业文化所取代的文化断层事件.  相似文献   
5.
西辽河流域是辽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风沙干旱严重的地区。近20年来,由于农业灌溉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导致西辽河经常性断流:同时,不断增加的地下水开采量使超采漏斗不断扩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岱、林木矮化枯死等现象。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该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跨流域调水即“引绰济辽”工程是解决西辽河流域资源性缺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成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支流共有两条,一是西拉木伦河,另一是老哈河,两河相汇处就是西辽河的干流.按照流域源头划分,老哈河应该是西辽河的南源.老哈河发源于燕山山麓的北侧,一直是古老的山戎、东胡和奚族的活动中心.辽王朝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终结了无休止的征战状态.于是,辽圣宗将其统治中心从西拉木伦河的左岸南徙,并在原奚族故地老哈河畔修建了辽中京大定府,老哈河流域便成为辽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因此,辽中京成为有辽一代西辽河上的两大都市文明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西辽河的主要干流,10世纪初由契丹人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起来的辽上京城成为辽王朝的统治中心。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继北魏之后所建立的最壮观最辉煌的一座特殊都市。自金朝灭亡后,辽上京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由编写"大清一统志"的文人们发现并确认了辽上京城的所在位置。以往中外学术界一直认为,辽上京城的重新发现是清道光年间蒙古学者张穆所撰写的《蒙古游牧纪》一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最迟在《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已经有明确记载。此外,契丹人所修建的辽上京城从"二元"理念出发,采用了"北朝南市"的二元体制,分为南北二城。北城即皇城,为辽朝皇帝的临政之所;南城即所谓汉城则是以容纳汉人为主体的包括契丹人之外的各族人的生产、生活、市易、井肆、居住的场所。辽上京城是西辽河流域古代都市文明的标志,对东北亚乃至内陆亚洲的文化交流与传布,商品贸易的往来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躍辽河     
郭兴武 《兰台世界》2012,(19):53-55
辽河流域红山原始文化自193年首次在内蒙古赤峰郊区红山附近发掘以来,尤其是1982年在辽宁阜新市查海原始遗址出土"石堆龙"后,可以把辽西地区红山原始文化上溯到8000年前,由此,考古界文史界专家热议中华民族历史远远超过5000年的文明。赵喜声先生是资深水利、地域文化专家,他潜心研读《山海经》20多年,他即将出版的《水利版.山海经》又  相似文献   
9.
西辽河流域1952年~2007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西辽河流域在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水资源紧缺,参考作物蒸散量可为该区作物灌溉和区域灌溉需水量提供定量依据,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台站1952年~2007年来的月和年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辽河流域多年平均蒸散量介于861~1330mm之间,空间分布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态势,月最高气温是西辽河流域年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②近55年来,西辽河流域年际蒸散量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增加不显著,季节分布情况而言,多数站点春季和夏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增加趋势,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③夏季蒸散量的变化是西辽河流域年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史前社会,自然地理环境与考古学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特点的生成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环境的特点决定。就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而言,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文明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地方特征,这些文化特征是在北方尤其是西辽河流域独特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自然环境通过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活动影响着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